内外并重治湿疹
赵氏认为,湿疹的发生,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多由饮食伤脾、外受湿热之邪而致。饮食人胃,由脾所化,如过食腥发动风,炙傅厚味、烟、酒、浓茶、辛辣,以致脾为湿热所困,运化失职,更兼膜理不密,经常涉水浸湿,外受湿热之邪,充于94理,发为本病,所以内在的湿热与湿热外邪相搏结,是本病的实质,从其临床特点来看,若与风邢兼挟则游行善变,皮损多泛发,痉痒明显。湿重于热者,皮损肥厚,色泽暗红,渗液较多;热重于湿者,皮损掀赤,继发感染比较多见。又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湿性粘腻,。
湿疹的治疗,应本着标本兼治,内外并重的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即重视湿热的表现,以重视脾失健运的根本原因。所以对于热者,则用胆草、黄芥、桅子、连翘清湿热泻火;黄柏、泽泻、茵陈、车前子除湿利水;槐花、生地凉血解毒;白鲜皮、地肤子、苦参驱风止痒。对于湿盛者,则用厚朴、陈皮、获等、木通健脾燥湿利水;泽泻、茵陈、车前子、黄柏清热利湿;甘草和中。临证时多佐用白术以健脾补气,以运化水湿。顽湿不化,则用全虫方熄风止痒,除湿解毒。在治法的运用上,当先治其标,待湿热消退以后,则理脾助运以治其本。故理脾化湿为治本病之根源。治疗应内外合治。
一、内治法
(一)热盛型
发病急,病程短,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搜短赤,局部皮损初起皮肤潮红,状如云片涂丹,掀热,轻度红肿,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9痒不休,搔抓后有痛感,舌质红,舌苔黄腻,咏弦数洪大。治宜清热利湿,佐以凉血: 龙胆草b克。’黄芬9克,黄连5克,泽泻9克,桅子b克,生地15克,车前草15克,木通3克,连翘9克,。
内热盛,大便千结者,加川军、积壳;一卜焦湿盛者,加黄柏;渗液多者,加滑石块、茵陈;发于面部者。加菊花:发于头部者,加箕本;发于腰背者,去胆草,加杜I'尔发于上肢者,加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或木瓜;A痒明显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苦参。
(二)湿盛型
多由前型演化而来,或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缠绵不愈,时轻时重:全一身多无明显症状,偶见便塘搜清,舌质淡,周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局部皮损增厚变粗,有抓痕及搔起之皮屑,色暗褐,渗液较少或无渗液,顽固痰痒,抓后无痛感。
热。药用:
厚朴9克,陈皮6克,泽泻9克,炒黄柏9克,获菩9克,猪荃9克,炒积壳9克,炒慧米9克,炒白术9克,车前子(包)9克。
湿象明显者,加用苍术;若湿热郁结日久者,则加用驱风解毒止痒药物或用全虫方加减。方药如下:
全虫6克,猪牙皂角6克,皂刺12克,黄柏9克,积壳9克,苦参6克,白鲜皮15克,威灵仙12克,生槐花巧克。
二、外治法
(一)急性湿疹
(适用于急性期有渗出者)
药液:可以选用马齿觉、黄柏或鲜批把叶其中一种60克,毒热盛有继发感染者,加地丁30克放在盆内加水约2000--3000毫升,煮沸15一20分钟,待冷却后备用。
敷料:纱布6-8层,大小与皮损面等大。
操作方法:将纱布在药液中浸透,取出后稍拧挤,+湿合宜,然后将湿纱布平放在皮损面上,稍加压,使之与皮损面均匀密合,5-6分钟后取下。反复操作30---60分钟,每日2---4次。结束后用
棉球轻轻拭去残留之药液,洗净纱布,置于药液中煮沸10分钟,冷却后备用。
内外并重治湿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