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驾驶培训资料
(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
松林摩托车驾驶培训学校
目录
第一章摩托车驾驶员道德修养 1
第二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5
第三章摩托车维护与保养 18
第四章摩托车驾驶技术 19
第五章应急知识(习题精选) 26
第一章摩托车驾驶员道德修养
一、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道德的特点:
1、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道德与法纪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道德与法纪所规范的行为层次不同。
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道德与传统习惯习俗紧密相联,旧经济基础变更了,旧的道德意识绝不会随之消失,而会长时期保留。
3、道德有广泛的社会。
道德与人类社会共生存,它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4、道德具有独特的层次性。
按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程度划分,道德具有先进性和普遍性;按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划分,有公共生活规则、职业道德和家庭婚姻道德。道德的层次性使道德纷繁复杂。
三、道德的分类
1、社会公德。全体居民都必须遵循、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最起码的公共行为准则和规范。
2、家庭美德。爱情道德仅限于未婚男女之间,婚姻道德仅限于已婚夫妇之间,家庭道德包括家庭各成员之间的道德关系。
3、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规范,是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的优良职业品质,涉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四、驾驶员岗位特点:
1、以车为单位单独作业,远离单位和领导。
2、在作业中遇到紧急情况往往要独立果断处置。
3、独立肩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任。
4、在作业中单独与社会各界打交道,不但要在操作技术上全面掌握“应知”、“应会”,还要具备协调人际关系的本领。
5、驾驶人的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驾驶人必须牢固树立为国家、为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思想,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五、职业与职业道德:
职业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从事获得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而职业道德中的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从事的专门业务。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用善良与丑恶、公正与自私、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等作为标准进行评价。
六、驾驶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热爱本职,当好主人,服务人民;爱护车辆,精心保养,勤俭节约。
2、安全及时,诚实守信;遵守法纪,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3、服从交通管理,降低能耗,团结协作,助人为乐。
七、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1、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任务。
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每一个驾驶人员不可能在从业之前就形成,只有在职业的长期实践中自我修养和加深对职业的认识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消除符合职业要求的不良习惯,达到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理想的人格。
2、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驾驶人员岗位特殊性的需要。驾驶人员有独立作业的特点,这就要求驾驶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达到职业“慎独”的境界。目前,部分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还不能适应道路运输事业发展和旅客的要求。驾驶人员必须驾驶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以适应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
3、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信念是驾驶人员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在职业道德实践基础上的统一。驾驶人员要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修养。
4、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
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任务在于驾驶人员在职业道德素质。它必须通过一个过程,即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自我觉悟、内省、涵养、陶冶的过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
5、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1)学习是驾驶人员职业道德的修养基础。(2)内心自省是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3)躬行实践是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4)正确的人生观是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保证。
八、学习职业道德的意义:
1、有利于自己工作;2、有利于个人综合素养提高;3、有利于行风建设;4、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5、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要求。
第二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一、机动车
1、证件
机动车随车应携带(号牌、保险标志、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
2、登记
(1)机动车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行驶。
(2)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行驶,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
(3)对于准予办理变更
摩托自编教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