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四川省会理县木古地区蛇纹岩矿床成因(终稿).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四川省会理县木古地区蛇纹岩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王新鹏戚杰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木古地区蛇纹岩的侵位活动在武陵期形成。蛇纹岩体侵位或侵入于前震旦系会理群下亚群地层中,侵位时间应属青龙山组地层形成之后或者属同时,其上限应当是力马河组地层沉积之前。区内后又经过构造制约;岩浆岩的侵位、侵入及火山活动,期次繁多,破坏矿层。木古地区蛇纹岩矿属于高质量的钙镁磷肥原料;并伴生有多金属矿产镍、铬、钴、磁铁矿等可以综合回收利用,有较好经济价值。
关键词:找矿标志成矿地质特征矿床蛇纹岩木古地区会理县四川省
1、木古地区蛇纹岩矿区位置
木古地区蛇纹岩包括牛筋树、烂木桥、白云村3个矿段;木古属会理县管辖;位于会理县城200°方向;直距约28km处,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2°09′00″,北纬26°25′00″。(插图1:交通位置图)。作者简介:王新鹏(1985—),男,河南郑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2、区域地质特征
木古地区蛇纹岩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与南岑东西向构造带西延交接复合部位。次级构造为“通安弧形构造带”(插图2:区域地质简图)。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类型繁多,持续时间长,其成因由喷出、喷溢到侵入、侵位均有。岩性亦从超基性、基性、中基性、中性、酸性乃至偏酸性、碱性均有出现;形成时代从晋宁至加里东、海西期,绝对年龄为3~14亿年。区内岩浆岩分布面积广,约占总面积的1/10,具有多种类、多成因、多期次、多旋迥的特点。
按岩体出露位置、岩石类型、生成时代及其与矿产的成因关系,大致以通安弧弧顶新铺子为界分为东西两大片。其产出特征多为“面形”产出,厚度、延深都不大。
东片岩浆岩:以中基性岩和基性岩为主,超基性岩次之,东部出现有碱性岩。岩石以富钠、富铁质为特征,形成时代为澄江期或澄江期以后,绝对年龄3~。与铁矿在成因上关系密切。
西片岩浆岩则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伴有偏碱性的超基性岩产出,同时出现了酸性岩,形成时代多数早于澄江期,绝对年龄8~14亿年,成因上多属于冷侵位,岩石以富镁(MgO≥25%)、贫钙(CaO≤5%)为特征、与镍铬矿产的关系密切。
区内构造极其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过程中,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反复变化,造成了不同构造体系相互利用、继承、干扰和制约,加之岩浆岩的侵位,侵入及火山活动的破坏,使本区构造行迹错综复杂,活动期次繁多,致使无法以单一的构造体系加以解释。
区内基底构造的主要表现是通安弧形构造,以新铺子为弧顶、褶皱轴线及地层均呈东西走向;东翼构造线走向多呈北东东、北东至近南北走向;而西翼的构造线(杨河—小关河)则主要呈北西—南东走向,局部受力的不均匀性,构造线产生了弯曲而呈弧形。
综观全区,断裂构造则以南北走向一组最为发育,北东走向及北西走向两组次之,东西走向组则断续出现,应属最早期的产物。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多期性和继承性;东西向组断裂被南北向组切割,南北向组断裂又有被东西向组切断,如此的相互切割关系至少可见到三次。最多可达5次,足以说明断裂活动的多期性和应力场方向的多变性。
矿区包括烂木桥、牛金树、白云村三个矿段,三矿段均位于杨河东西向背斜的北翼,主要由青龙山组和力马河组地层组成,总体呈向北倾斜单斜构造。

浅析四川省会理县木古地区蛇纹岩矿床成因(终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4.80 MB
  • 时间201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