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环境生态学 2生物与环境..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0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环境生态学_2生物与环境.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6/19/2018
主要内容
环境与生态因子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6/19/2018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且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的总和。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6/19/2018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则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环境科学中所讲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6/19/2018
2、环境的分类
1)按主体划分:
人类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
生物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的环境
2)按性质划分:
自然环境:未经人类破坏的环境;如原始森林等。
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如荒漠。
社会环境:具有人类行为的环境; 如城市等。
6/19/2018
环境即包括自然环境(未受到破坏的天然环境),也包括人类作用于自然后发生了变化的环境(半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
自然现象
能量
物质
空气

岩石
动植物
微生物
气温
阳光
引力
地磁力
太阳的稳定性
地壳的稳定性
大气力量
水循环
水土演变
6/19/2018
2、环境的分类
按照环境要素来分类,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质环境、土壤环境及生物环境。
根据环境的范围和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小至基本粒子,大至整个宇宙,环境生态学上一般将环境分为内环境、小环境、生境、区域环境和生物圈五大类。
6/19/2018
1) 内环境是指生物体体内细胞生存和进行代谢活动的环境,即细胞外液或组织间液。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的特点是各种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化学组成成分等能维持相对稳定,保持稳态,这与机体内神经体液因素的反馈调节有关。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例如,当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6/19/2018
2) 小环境又称微环境,是相对自然环境、区域环境等大环境单元而言的,直接接触所研究主体或与主体某一部分有关的局部环境条件。例如植物根际环境、叶表面的温湿度和气流变化、农田作物株间行间的小气候状况。居室与办公室的环境,因为人长时间有规律地生活于其中,也可以看成是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一种小环境。
6/19/2018
3) 生境又称生物的栖息地,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如变形虫(Amoebaproteus)的生境为清水池搪或水流)沼泽群落的生境是在世界各地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处。
生境也可为整个群落占据的地方,如梭梭(Haloxylon cmmodendron)荒漠群落的生境是中亚荒漠地区的沙漠或戈壁;芦苇(munis)沼泽群落的生境是在世界各地潮湿的沼泽。
虽然生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的,但是,在描述一个生物群落的生境时通常指非生物环境。
6/19/2018

环境生态学 2生物与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5.17 MB
  • 时间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