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AIL:888tangjia@
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
——浅谈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能动作用
八洞初中 朱红英 电话:**********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智力、心理成长的黄金时间,而这个时间也恰好是他们最叛逆、最迷茫的时期,引导好了他们将会有正确的是非观,健康的价值观,健全的世界观等。所以这个时期班主任老师工作特别举足轻重。那么怎样才能让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健康成长?或者说怎么才能让孩子成为家长、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呢?
主要就是从情感上渗透,语言上教育,行为上指引,表现上评价等等,这几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再说细点:众所周知,我们处于亚洲地区,我们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的文章里,可以知道,我们的教学哲学是“按部就班”,最缺泛的就是“思维的跳跃
”,再说简单一点儿就是在自己开展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学会“创新”。一个好的班级集体,它有十分浓厚的学习氛围,更有着十分厚重的集体荣誉感,这样班里的学生们就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包容,学会了付出。所以老师不光要“身正、德高”,还要“博爱、务实”,从一点一滴中教会孩子们做人、做事,用自己的“心灵”为学生们点亮一盏指引他们成长的明灯。
一、身要正,德要高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班级建立之初,我们面对的是富有个性而又充满好奇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们,对于他们一切都是新的(老师、同学、环境等),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位置。所以这个时期的他们特别喜欢表现。而这个时期尽可能的不批评他们,让他们的尊重得到满足,这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提到的除了生命以外最重要的需求。把他们放在一个与老师平等的位置上来处理问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届我带的是八洞初中2011年四班,这个班总体的情况一般,分定班以后,我才知道,我们班上原八洞小学的“几最”(最差的,最脏的,最爱逃学的,最爱打架的,最傻的)全都分到了我的班上,但我没有介意这个问题,因为我想他们长大了一些,总会好些的。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记住了所有学生的名字,并下意识的找同学来谈话,或者和他们一起聊天,一起玩一玩。先与他们谈优点,然后再说缺点,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老师的公平、公正。这样他们特别愿意和老师亲近,特别愿意围着老师打转转。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它能焕发出巨大的感召力。(这是成功的开始,也是后面一切工作的前提)
接着就是常规工作。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清洁方面)班主任老师一定要亲自到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扫地时可以手把手的教他们,让他们明白,这就是我们班同学必须做的事。只要他们做了就一定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做得好,什么是做得不好。开始表扬时人数少点,时间间隔要短,以后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加,表扬人数也一定要增加,让那些不太积极主动的同学知道不积极的人越来越少了,他们的市场越来越窄了。从而由点带动到面,常规工作也将步入正轨了。
建班之初最好是天天讲要求,一有空的就讲,让他们从心里知道什么要做,什么不能做。这样有利于初二、初三的工作开展。平时自己上课的时候如果掉了粉笔头等垃圾时一定要将它拾起来,学生们一定会学到的,因为他们都很敏感,会马上理解到你的用意,并且会不知不觉的学习你。
二、要博爱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霍懋征老师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些肺腑之言告诉我们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平时,我们班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关到门我们就是一家人。其实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学生的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的去爱他们,去关心他们,让他们在班集体里感受到温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上学期我们班有一位叫做赵楷的学生,成绩不错,平时表现也挺好的,但不幸的是胸部长了一个肿瘤,已经压迫到了视觉神经,必须手术。当时班上同学一直为他补课,直到最后他实在没有办法上课,历时两个多月。手术时,班科老师都带头捐钱,各个同学也
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浅谈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能动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