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方案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中心学校语文课题组
问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了,可是语文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少、慢、差、费”的情况仍然存在。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被动地去解决教师布置的一个接一个的指令性的问题。学生提问少,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被剥夺了话语权。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甲同学答错或答不上来,再请乙同学回答。在这种一对一的交往中,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学生没有或很少享受到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合作和沟通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宰课堂,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益低下。
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新形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产生以来,它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的探索,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有很多问题仍需继续研究探讨,尚未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崭新教学模式。因此,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定了这一研究课题。(此课题经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批准立项,同意开题。)
假设和依据
理论假设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行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科学有效地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互助合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绩,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促进合作意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发展,最终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①的题词,就是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教育学、心理学依据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简单的容器。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养成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社会飞速变革时期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共创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共享经验知识,方能实现自我超越。这正如一个著名的英国作家所说的: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