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UDY OF CHINESE ANIMATION NARRATIVE ART IN THE SPECIAL “SEVENTEEN YEARS”
A Thesis (or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By Qinmiao Zhang
Supervisor: Prof. Gaofeng Mi May 2015
“十七年”中国动画叙事艺术研究
摘要
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从社会谱系来看是对社会人心起伏变化及生活流迁转折的映射,其发展经历了双起双落,在第一次发展高峰期中,有一段特殊的时期尤为显眼,那就是从新中国建立之时到“文革”开始之前的“十七年”。
1958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以及“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使中国整个文化氛围比较宽松,中国动画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十七年”中国动画便成为我国动画事业发展史中
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随着 2011 年,国内理论界思想回潮研究的展开,十七
年电影、文学的理论研究颇为突出,但动画理论研究相对匮乏。因此学术界将动画理论研究的“专门性”作为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回归“十七年”重
新审视辉煌时期的动画及表现出来的叙事艺术是非常必要的。当然,那个时
期的特殊政治话语和社会意识形态对动画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笔者在进行大量文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首先,对其作品类型、表现形
式进行了宏观整理;其次,从叙事学角度介入,探讨其在叙事上的特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作品及文献的分析发现,“十七年”中国动画的产生并不是一
个偶然现象而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它多元化的展现视听,带有浓厚民族气息
的美术造型,无疑形成了中国动画的特色,在国际上也获得较多声誉,与此同时“中国动画学派”凸显成就。
第二,从叙事主题分析,“十七年”是一个“集体高于一切”的年代,
提倡革命者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歌颂新中国的美好生活。挖掘民族美和人性美。
第三,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童话寓言构成的动画叙事内容可知,不
管以何种叙事模式、结构展现,都无法回避影响其发展的政治话语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十七年”中国动画主要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采用“说书人”模式和单线顺序式、反复式、并列式等结构展现叙事内容。
第四,从叙事学符号角度分析,“十七年”中国动画最明显的视听符号就是传统的民族影像和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民族化视听符号主要以传统水墨、剪纸、木偶、皮影和戏曲京剧、民间音乐为代表。
最后,通过史料梳理,编整出 1949-1966 年中国动画作品资料表,“十
七年”期间中国动画年产量表,动画类型统计图等文献资料,并梳理得到相关动画叙事理论,以期能带给当今时代一些启示。如今动画在追求商业化和
视觉奇观化的同时,对艺术性的展现略显单薄。本文通过对“十七年”动画叙事艺术的论证,希望对于当今动画创作和理论发展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十七年,中国动画,叙事艺术,表现形式
THE STUDY OF CHINESE ANIMATION NARRATIVE ART IN THE SPECIAL
“SEVENTEEN YEAR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imation is a reflection of social change and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 from the point of social spectrum, its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double ups and double falls. There is a prominent period in the first peak development, that is the "seventeen years"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time before "cultural revolution".
Chairman Mao Zedong proposed a guidelines that" kinds of flowers blossom;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and "adopt historical things to modern world, adopt for
“十七年”中国动画叙事艺术分析设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