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暖中华”谷歌杯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暨第一届“校园杯”公益之星选拔大赛
策
划
书
参赛项目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系列活动
目录
活动背景……………………………………………………………(02)
指导思想……………………………………………………………(02)
活动目的……………………………………………………………(02)
活动开展……………………………………………………………(03)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03)
附件-志愿者招募指南…………………………………(03)
第二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讲座………………………(07)
第三阶段:民乐进校园………………………………………(09)
第四阶段:校园相声、小品大赛……………………………(13)
第五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文艺晚会…………………(15)
第六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18)
附1:(初赛试题)……………………………………(21)
附1:(初赛试题)……………………………………(25)
第七阶段:传承和发扬“非遗”渗入校园生活……………(28)
结语…………………………………………………………(28)
参赛队员…………………………………………………………(29)
报名表……………………………………………………………(30)
活动背景: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据统计,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其中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028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31项。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象征,是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指导思想: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激发全市广大师生学习我市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活动目的:
为了让我院同学认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到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魅力,成为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系列活动,掀起我院学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活动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
做好前期宣传工作,由院团委号召,各系团总支响应至各班团委进行学习宣传并招募“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志愿者若干名(志愿者招募指南见附件);
各系团总支宣传部做出有吸引力的宣传板和海报等在校内进行“非遗进校园”的宣传;
校园广播电台、校报、青年之光等校园传媒响应院团委号召,分别在其宣传能力范围内对全院师生进行“非遗进校园”的宣传;
各食堂响应院团委的号召,利用食堂电视进行循环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资料。
附件:
志愿者招募指南
文化遗产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凭据,也是民族延续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态环境。
中华民族拥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炎黄子孙生存繁衍的重要保障,更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宝库,它们亘古绵延,至
今仍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芒,成为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外来文化侵袭和保护传承乏力,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在濒临消失。
今年6月1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实施,它将与《文物保护法》一起构成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保障,共同开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崭新里程。文化遗产保护关乎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独立,任重而道远,其根本出路在于唤醒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希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建设中华精神家园,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
欢迎加入“华夏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志愿者”行列!
一、志愿者全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志愿者
二、志愿者行动口号:
文化发扬与传承——大学生在行动!
三、志愿者招募时间:
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
四、志愿者招募数量:
计划数
非遗进校园策划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