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台湾问题
——两岸交流30周年纪念大会
为纪念海峡两岸开放交流30周年,“两岸交流30周年纪念大会”于9月4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活动将以“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由中华民发展联合总会和台湾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联合主办。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理事长苏永安表示,相信共同重温“两岸同根,中华一家”的历史,有助增进两岸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理距离,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解读:“两岸交流30周年纪念大会”的举行有利于加深两岸人民的情感交流与文化认同感,同时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两岸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本专题主要梳理了台湾问题及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历史上共产党与国民党一直处于时分时合的关系,更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表明台湾回归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线索 1 台湾问题
古代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三国
230年孙权派卫温等,到达夷洲(今台湾地区)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明清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1662初,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促进了对台湾地区的开发;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线索梳理
近现代
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的分离与回归
第一次
(1)分离: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2)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二次
1949年,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现代海
峡两岸
的交往
两岸交往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两岸之间长期对峙,海峡两岸交流、交往停滞;
(2)1979年,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开始接触。→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方针
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线索 2 国共关系()
发展历程
国民革命十年对峙全面抗战三年内战长期分裂缓和
特点: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1924年 1927年 1931年 1937年 1945年 1946年 1949年 1979年
国民党四一二九一八七七事变日本投降内战解放停止炮
“一大”反革命和事变开始南京击金门
召开七一五反
革命政变
阶段
时期
原因
成果
影响
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1)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展艰难,认识到自身力量不足;
(3)孙中山领导的多次革命以失败告终,需要寻找同盟军;
(4)共产国际的促进和引导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阶段
时期
原因
成果
影响
国共第一次分裂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
1937年)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导致国民革命失败和国共十年内战,并给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国共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
争时期
(1937~
1945年)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1)团结了全国各党、各族、各军以及一切愿意抗战的人民,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2)总结了一套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经验,丰富发展了毛泽东革命统一战线思想;
(3)为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及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阶段
时期
原因
成果
影响
国共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
争时期
(1946~
1949年)
(1)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发动内战;
(2)中共主张和平建国
——
导致三年内战,使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
影响两党关系
的主要因素
两党的阶级性质(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及国际环境的影响等
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应以中华民族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等
角度一:原因、因素类
。
有利因
湖南省2018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七 台湾问题—两岸交流30周年纪念大会课件 新人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