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蒲黄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工炮制

蒲黄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张杰张贵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

[摘要] 目的:探讨蒲黄炮制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方法:文献调研,对近 20 年用于蒲黄炮制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类
分析。结果与结论:虽然有关蒲黄炮制的研究历史较长,但在蒲黄饮片的研究中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
着蒲黄饮片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必将阐明其炮制机理,并且优选出先进的炮制工艺是未来发展的方
向和趋势。
[关键词] 蒲黄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蒲黄(Pollen Typhae) 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 Typha angustifolia L. 东方香蒲 Typha
orientalis Presl 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蒲黄是一味经典中药,从汉代起就开始使用,始载于《神
农本草经》[1],被其列为上品,味甘,微辛,性凉,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止痛利尿等功效,主
治血瘀所致的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和各种出血证。自汉后,历代医方本草对蒲黄
的功用和炮制方法的记载很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历代炮制方法对我们现在优化蒲黄炮制工艺,研究
药理药效最终制定蒲黄的质量标准是很有帮助的。

《雷公炮炙论》[2 ]记载“雷公云:凡欲使蒲黄,须隔三重纸焙令色黄,蒸半日,却,焙令干,
用之妙。”此处为蒲黄炮制入药的最早记载。唐代时,《经效产宝》[ 3 ]中记载有炒黄的方法,但记
载不多。宋代沿用炒法,并有“微炒”(《太平圣惠方》[4 ] ) 和“微炒令赤”(《产宝杂录》[ 5 ] ) 之
分,还有纸包炒(《苏沈良方》[6 ] ) 的方法。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 卷之九治妇人诸疾项下,
失笑散注脚为“炒香”;在《圣济总录》[8 ]中蒲黄散用于治膀胱热,小便血不止时,蒲黄注明“微
炒”;在《卫生家宝产科备要》[9 ]一书记载的热疾胎死腹中的蒲黄黑神散方,其蒲黄炮制是将蒲黄
置银石器内,微炒令赤,或以纸衬铫子内,炒纸黄为度。在宋大明日华子《诸家本草》中记载“破
血消肿者,生用之;补血止血者,须炒用”。元代和明代关于蒲黄的炮制仍以炒用为主。元代《汤
液本草》[10 ]中记载蒲黄破血消肿时生用,补血止血时炒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1 ]中记载“蒲
黄手足厥阴血分药也,故能治血治痛,生则能行,熟则能止⋯⋯”;在《景岳全书》[ 12 ] 中记述蒲黄
为:“凡欲利者宜生用, 欲固者宜炒熟用”。而至清代,蒲黄虽仍是炒用,但已由新的发展,出现
了炒炭的炮制方法,在《本草分经》[13 ]中说到“凡欲利者宜生用,行血消瘀, ⋯⋯炒黑性涩止血”;
汪昂也在《增补本草备要》[14 ] 中论述“炒黑性涩,止一切血崩、带、泄精”;清末张秉成的《本草
51
便读》[ 15 ] 蒲黄项下则记载:“⋯⋯尤宜炒黑则能止血,以红见黑则止,水胜火也。”
综合历代本草的记载,蒲黄的炮制方法有蒸、焙、炒黄、纸包炒、炒黑等,其中以炒黄、炒炭
为主。其中,蒲黄在明以前均以生用和炒用为主,并没有明显提到药用炒炭的说法,仅在李时珍收
载附方中有一方将蒲黄炒黑研末掺入,外用于耳中出血。而至清代医家时,由于受元、明医家对某
些止血药须炒炭的影响,推崇“红见黑则止”

蒲黄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eny000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