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钙作为一种抗血栓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可抑制体内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1],其腹部皮下注射药物作用时间长,但注射局部易出现皮下出血,淤血甚至皮下血肿,引起局部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我们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82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注射致皮下出血,瘀斑,硬结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82例,男52例,女30例,年龄45—82岁,脑梗塞26例,心绞痛22例,高血压患14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共1016次,注射前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
,,左右10CM范围内,按顺时针方向轮流注射,每次间隔大于2CM,注射时常规消毒皮肤,左手拇指、食指捏起皮肤,右手持针在皱褶顶部垂直进针,回抽无回血后,即推药液,推注速度以45秒为宜[2],推注完毕后停留5秒后拔针,用干棉签按压进针部位,住院期间观察皮下出血、瘀斑和硬结。
<;—;—;>;硬结判断为有或无。
2结果
皮下出血情况:轻度出血120次,%,中度出血22例,%,重度出血6例,%,出现硬结72例,%。
3原因分析及对策
。
本组发生皮下出血的病例中,脐周上下腹壁明显高于脐周左右腹壁,原因是脐周上下捏起皮肤不易形成皱褶,深浅不易掌握,进针过深易刺伤腹直肌,过浅进入皮内,用力不当又易损伤毛细血管,而脐周左右皮肤敏感性相对低,易捏起形成皱褶,所以选择脐周左右10CM处交替注射,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痣的地方。
。
:目前低分子肝素钙多为为一次性预灌针剂,针头细,针腔内除了药液,,注射前针头向下,把空气弹到上方,不用排气,注射后,,使药液充分吸收[3];注射前,按摩局部2分钟,当皮肤发红后,再行皮下注射,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药液的吸收,并能使局部药液浓度降低,明显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直至药液吸收完毕不能放松:因为将局部皮肤捏起使皮下间隙拉大,便于药液扩散,同时,捏起部位与肌层隔开,防止针头刺入基层毛细血管,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保持皱褶,以使药物均匀进入皮下组织,降低出血的发生率[4]。
:由于低分子肝素钙对局部毛细血管的破坏作用,长期局部注射间距小于2CM,易引起皮下出血和硬结,不利于药液的吸收。:建议稍快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后停留5—6秒,使针头药液全部滴入皮下,同时由于推药时间缩短,患者的紧张、恐惧感得以减轻,此方法患者更容易接受。
—3分钟:研究表明按压不当使造成皮下出血的重要原因。注射完毕后,选择无菌棉签平行于进针方向按压,按压力度为皮肤下陷1CM,时间2—3分钟,避免揉搓和压迫力量过大。
。
腹壁注射不同于其他部位的注射,敏感性相对较高,注射前应该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名称、作用、注射部位、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5],并指导患者自我检测,包括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用药期间嘱患者不要用力揉搓及用热毛巾热敷腹部,以免增加出血的危险,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碰撞货跌倒,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4小结
低分子肝素钙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但是,该药皮下注射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和硬结等不良反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仔细观察,多方面积累经验,是可以采取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2):312-313.
[2]陶淑敏,刘春兰,(11):3066-3067.
[3]张晚香,张琳,(17):115-116.
[4](18)114-115.
[5].
娃哈哈销售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