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美学人本主义论文
纵观我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一以贯之的人本主义传统。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浅析中国美学人本主义。
无论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还是钟嵘《诗品》中的诗唯性情论、陆机《文赋》中的诗缘情,以及后来的妙悟说、意境说等,都是围绕着人、人的性情、人格精神等方面进行的。其中的意境说、神韵说、风骨说、妙悟说等,都属于我国民族传统的美学范畴,体现了我国古典美学中自然主义与人格主义的两大品格。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的作用是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可以激发人的情绪,体察民情民意,抒发其怨愤之情。其诗论始终围绕着人的情绪,所以他编定的《诗三百》将人的感情的抒发放在了首位,这种情感也构成了该诗集的精华部分,充分体现了其艺术价值。此外,孔子的尽善尽美说、孟子的冲实之谓美以及荀子的美善相乐说等范畴和命题对中华民族追求美好品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深远影响,并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重视文艺审美教化作用的审美原则。
道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审美思维方式和审美本体论方面的范畴和命题,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如天地有大美、坐忘、物化、齐物我等思想在我国美学思想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以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为例,他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以人为本是其思想的核心。庄子论美也是以人为核心,其重生、养生、保身等思想影响下的美学思想呈现出鲜明、突出的人本精神。庄子把道视为美的最高境界,提出了道至美至乐的美论主张,即美是从道的范畴中衍生出来的,因而道与美密切相关。在庄子看来道是一种绝对的自由,既是美的根本所在,也是人所缺乏、并且是人应效仿追求的。物物而不物于物、胜物而不伤、不以物挫志、不以物害己,人不要被功名利禄所累,不应为物所奴役,而应成为物的主宰,把物我、生死、贵贱、穷达、祸福、得失等都看成相对的东西,从而追求一种心灵精神的绝对无限自由。只有如此,人才能获得美。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中国现代美学从梁启超、王国维到朱光潜、蔡仪,再到李泽厚,建立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基本架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析中国美学话语失落。
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美学原理》或《美学概论》。然而,这些论着从命题、范畴到体系,基本都是泊来品,总是带有模仿、照搬西方美学的痕迹,缺少自己的民族风格。正如聂振斌先生所说:20世纪初开始传播西方美学,至20年代开始在高等学校讲美学课,并且出版《美学原理》或《美学概论》,发表各种各样的美学文章,经过近百年,讲了多少,出版了多少,在数量上实在无法作出精确的统计,但在质上我们敢说都是照搬西方(包括前苏联)模式,范畴、命题、体系都是西方的或是摹仿西方的。川中国现代美学已变成西方各流派美学思想的传声筒,而在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播,却成了哑炮。成复旺先生所言中国现代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已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理论思路迥然不同。当然,我们并不是就此完全否定百年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也不主张用中国传统美学代替中国现代美学,而是想在二者之间找到切人点,用西方美学的方法建构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经验以及话语习惯的真正的中国美学。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建立是其中关键的课题。话语在理论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理论外在的表达方式,而且是理论体系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不能民族化,其所承载的
浅析中国美学人本主义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