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于美
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颗能思想的芦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法·帕斯卡尔
“尽管我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但这不妨碍我在三尺讲台上通过语文教育传播人类文化精华,以行使一个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我不愿意把自己当做文章学、修辞学、语言学、考试学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与教参的熟练操作者,而首先是文明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导航者。”李镇西老师的这段话让我颇受震撼,而我在工作中也慢慢领悟到——
大海之所以浩瀚,是因为她能容纳百川;草原之所以广袤,是因为她不舍草芥;星空之所以璀璨,是因为她群星荟萃;而课堂之所以五彩缤纷,正是因为点滴的智慧之光,就可以成就燎原之势。所以我一直在不懈地反思、坚定地追求高效完美的课堂教学。
【案例背景】:
一次偶然看到程少堂老师讲授《荷花淀》的课堂实录,对我触动很大,有老师说“这不是一日之功,学是学不来的”,的确,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他的文化积淀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照抄照搬过来的,但是,我可以学习他教学的方式、风格,学习他一个小的方面、环节,哪怕只能学来一点点也是我的收获啊,于是,我决心一路学起来,慢慢积累自己,丰富自己,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荷花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给文本分出三个层次——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分析环境描写——清新的,优美的环境;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水生夫妻的对话,女人们的对话。每次课堂上也只是在对话描写的分析中学生们才圆睁“疲惫”的眼睛爽朗地笑几声,而后在分析过程中就又慢慢恢复到“任尔东南西北风,我始终与世无争”的状态,让老师们感到无奈。这种情况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一定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决心。
【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分析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2、把握文本以富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特点。
2、研讨探究法。充分运用联想、想象分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首先请学生板书列出小标题——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环境描写、对话描写)
(二)请同学们诵读第1至3段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分析自然环境之美。(略)
(三)下面同学们通过具体地语言的品味,来说一说这篇小说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师:首先我们看一下水生和他媳妇之间的对话,特别是他媳妇和水生之间的对话,非常简洁,但是又情意绵绵。是吧?——“水生笑了,女人看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我把它改一改,两种改法。一种是把“你”字去掉,改成:“怎么了?”另一种是把主语“你”提到前面去,改成:“你怎么了?”它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生:少了一种夫妻之间的关怀,还有她对丈夫一种挂心的感觉。
师:原句比较温柔、含蓄,而且比较急切。
下面再请同学们小组内分角色诵读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并讨论这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什么样的个人性格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水生嫂说。——有什么衣裳这么重要值得冒着危险去送。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没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紧的话”,当然必须当面嘱咐。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