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
根据拟建工程厂址所处环境状况以及地下水流向(由西南向东北),本次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主要在拟建厂址周围布设3个监测点。--1。
-1 地下水现状评价点一览表
编号
监测点名称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址距离
设置意义
1#
厂址
/
/
厂址背景值
2#
秦桥村(已拆迁)
SW
80 m
上游地下水水质
3#
管委员会
NE
500 m
下游地下水水质
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挥发性酚类、砷、汞、NH3-N、硝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总大肠菌群共13项,同时测量或调查井深、地下水水位埋深(取浅井水)及水温。
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2。
-2 地下水监测项目分析方法一览表
监测项目
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依据
方法最低检出限mg/L
PH
玻璃电极法
-2006
--
总硬度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2006
氨氮
纳氏试剂光度法
HJ535-2009
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
GB/-2006
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11892-89
--
氯化物
硝酸银容量法
-2006
硝酸盐
离子色谱法
HJ/-2006
氟化物
离子色谱法
GB/-2006
溶解性总固体
称量法
GB/-2006
--
挥发性酚类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503-2009
砷
原子荧光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汞
原子荧光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GB/-2006
监测时间和频率
菏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3年5月27日采样一次。
监测结果
-3。
-3 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pH除外)
点
位
项
目
1#
2#
3#
点位名称
厂址
秦桥村
管委员会
井深(米)
100
20
11
水温
PH
溶解性总固体
546
1036
880
总硬度
498
791
氨氮
未检出
硫酸盐
107
216
167
高锰酸盐指数
氯化物
135
320
硝酸盐
未检出
未检出
氟化物
未检出
挥发性酚类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砷
汞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总大肠菌群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因子
选择现状监测因子作为地下水现状评价因子。
评价标准
地下水现状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3。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地下水水质的现状评价。计算公式为:
式中:Pi-第i种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Si-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对于pH,不计算其标准指数,只说明其符合标准(√)或不符合标准(´)。
评价结果
按上述方法计算各污染物在评价点的单因子指数,因挥发酚、汞、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均未检出,故其单因子指数不再列出。-4。
-4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序号
测点名称项目
1#
2#
3#
1
pH
√
√
√
2
溶解性总固体
3
总硬度
4
氨氮
未检出
5
硫酸盐
6
九州通绩效管理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