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危害与预防
理化特性:DMF是一种良好的两性有机溶剂,与水和通常的有机溶剂混溶,为无色、有鱼腥味的液体。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燃烧爆炸。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用途和分布:主要用作制造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的溶剂,也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人造皮革、染料、制药、石油提炼等工业生产中。
侵入途径: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完整皮肤进入体内,中毒常是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并存,且以吸入为主。
毒性作用:DMF接触者毒性作用主要在消化系统损害,潜伏着肾功能和生殖功能损害的危险性。
DMF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DMF急性中毒40%发生在夏季,由于车间抽风排毒措施不完善,DMF蒸发致使空气中浓度过高,加之工人大多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大量接触DMF蒸汽所致。少数中毒病例是因为检修设备或意外泄露事故中毒。
急性中毒发生的潜伏期:多在接触6~24h后出现症状,以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损害为主。
DMF中毒临床表现:1. 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损害:DMF中毒对肝功能损害是最明显的,还可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或腐蚀。首发症状多为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腹痛等,其中腹痛较为突出。 急性中毒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肾病。,如咽部充血、咳嗽等,严重的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 。、头痛、记忆力减退、嗜睡、出汗、烦躁不安等。 DMF中毒可使免疫器官受到损害,损伤细胞免疫功能
。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此虽为临床上罕见,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DMF中毒的治疗及预后:目前尚无DMF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临床治疗以保肝、护胃及对症治疗为主。依病情而定,住院治疗时间在一周到两个月不等。一般DMF急性中毒所致的病变是可逆的,大多可以痊愈,但也有病例出院时检查仍遗留有肝硬化和心电图异常。短时间内大量接触DMF导致重度中毒性肝病,甚至死亡,长期过量接触DMF可致肝硬化。
预防控制措施:1. 应高度重视DMF毒害问题有关企业应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造生产工艺,实行密闭式作业,如条件不允许,可在DMF相关岗位设置有效的局部排风装置,并能定期维护、检修,确保将有害因素降低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以下。、危害后果、防护措施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地改变其不健康的行为和工作方式。加强个人防护,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一起职业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死亡事件
2003年12月,嘉兴市某制革企业1名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职工因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因所在企业的忽视,未能及时就诊,延误了抢救时间,最终引发重度中毒性肝病而死亡。患者,男,18
二甲基甲酰胺的毒性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