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分析论文
首先,以分层布置作业作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更加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创新,但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忽视,作业的功能还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把作业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坚持个性差异,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作业链,建立作业“超市”,把每天的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A是基础题,适合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并要求做课本相应习题;B是中档题,中等学生可以选择做A和B;C是偏难题或开放题,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A档和B档中自己选择适量的题目并完成C档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本章节的掌握情况和课余时间进行自由选择,教师只是规定必须完成的量。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搞题海战术。教师在精选习题时要保证每个习题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学生做完后能从此题中总结一类题的通法,以达到以一代十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使学困生更加关注基础,量力而行,不必为每天完不成作业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某科作业而烦恼;优秀的学生对于已经很熟悉的基础题或中档题完全可以放掉,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A档和B档中不太熟悉的题目,并进行适当的拔高,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中档学生也不甘落后,以前他们不敢冒尖,总是不自信,有了分层布置作业后,对于C档题也敢于尝试了,主要是班内的交流和研究的气氛更加热烈了!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我还经常变换作业形式。A档作业基础题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本节知识都有哪些基础题型?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有哪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B档作业经常设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C档作业多以开放题形式出现,或让学生自己编题,提高层次。一章或一个单元结束后,让学生以程序框图的形式写知识结构体系,培养整体思维,好的进行展览交流。
分层布置作业采用全批全改的形式,作业的评价要结合作业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基础较弱的学生只要能做好A档题,我也会给他打满分,写个“好”字;对中档学生的要求要提高一个档次,有个别学生如果我认为他可以完成C档题,我会在他作业本上写到:“我认为你可以试试C档题,相信你能做出来!”即使他只做了一半,我也会对他给予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更加“苛刻”,如果他们基础题出错,我会狠批他们;如果他们的方法不好,我会让他们“再想想,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只有当他们的作业真的达到我的要求,才会给他们满分,对这类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防止他们过分骄傲。
分层次布置作业不是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而是把作业设计成不同的档次,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基础弱的学生也不是总做基础题,根据对各章节的掌握情况自由选择,一旦做出高档次的题会感到更加自信,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个别C档题有些学生不会做,我主要是在班内培养“小老师”,让他们辅导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课上讲解C档题。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只有当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时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一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凡讲过的题绝不讲第二遍,如果有学生问我同一个题目,我会告诉他你去找xxx,让他给你讲一遍。后者如果能把此题讲明白,自己的能力一定会又提升一节。我认为老师有时候也可以在学生面前“示弱”,有时我会告诉他们“这题
高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分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