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
曹宏
提要本文讨论中动句NP+VP+AP在语义表达方面的特点,包括:1)中动句隐含的施事在语义指称上的任指性特点;2)整个句子所表达的情状类型的状态性特点和命题的通指性特点;3)句首NP在语义指称上的通指性特点;4)中动句的句式意义:“在‘V’‘NP’的时候,‘NP’通常‘AP’”。
关键词中动句语义表达隐含的施事语义指称情状类型句式意义
一引言
在国外的语言学文献上,像下列这种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被称为中动结构或中动句(middle construction):
(1)The car drives easily. (2)The book sells quickly.
大概是为了便于对照,国外的汉语研究者也称汉语中的下列句子为中动句:
(3)这辆车开起来很轻松。(4)这把刀切起来挺顺手的。
(5)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很费劲。(6)这块料子摸上去滑溜溜的。
对于汉语中的这种句式,国内的研究还比较零碎。比如,吕叔湘主编(1980)、刘月华主编(1998)和房玉清(2001)在讨论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时,都简单地提到过。王健慈(1997)把这类句子中的“看来、说起来”等称为评判动词,认为它们表示说话人的评判或态度,是一种情态成分。海外的研究,如Sung Kuo-ming(1994)、Ji Xiaoling(1995)等,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提出了几种说明其句法、语义特点的解释性的理论。为了方便,本文也称这种句子为中动句,记作:NP+VP+AP。
关于汉语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我们另有专文讨论。本文打算集中讨论汉语中动句“NP+VP+AP”在语义表达(semantic representation)方面的有关特点,内容包括:1)中动词的隐含施事的指称特点;2)整个句子的情状类型特点;3)句首NP的指称特点;4)中动句作为一种独立的句式的句式意义。
二施事隐含及其任指性的语义特点
中动句的特点之一是有中动短语VP。引人注目的是,中动句的施事通常是不出现的,受事不但出现、而且通常在句首作表层结构的主语。下面专门讨论施事的出现与否及其语义表达上的特点。
中动句的施事在句中一般不出现,即是一个隐含的施事(implied agent)。例如①:
(7)那烟显然放的时间长了,抽起来十分干呛。(628)
(8)这个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社会风气不正的环境中就更难。(1291)
(9)诗文写得流利,读起来顺口。(1645)
(10)这家旅馆看起来像一件破烂衣服上完好的扣子。(1658)
在例(7)中,“抽”的施事虽然没有出现,但是因为“抽”这个二价动词的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中必须包含两个论旨角色(thematic role):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②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施事是存在的,那就是抽“那烟”的人。只是这种句子中的隐含施事在语义指称上具有任指性(arbitrary referential)的特点,即泛指任意的一个施事者。
在一定的条件下,施事可以通过介词的引导而在状语中出现,构成“在……看起来”、“从……看起来”等形式。例如:
(11)在伊自己也许常常是这样,在我们看起来,这却很难以审视了。(361)
(12)可是钱呀,在我们几个中学生看起来,真有了不起的重要呵。
05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