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从“韩寒现象”谈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从“韩寒现象”谈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oc浅谈从“韩寒现象”谈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论文关键词:“韩寒现象”“全面发展”“平均发展”“完人逻辑”“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从“韩寒现象”发现教育本身存在与当前信息社会不适应的弊端:教育模式过于工业化,以“平均发展”代替“全面发展”,用“完人逻辑”代替“素质教育”。教育要科学发展就应该在“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之间寻找支点、寻找平衡。

韩寒,原为上海市重点中学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嗜好文学创作。韩寒读初中的那年,他的短篇小学《弯弯的月亮》和《书店》就分别刊登在《少年文艺》上了。1999年,在全国中学生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高一学生韩寒的《杯中窥人》荣获一等奖。2000年,他再次参赛,《穿着棉袄洗澡》一文以文笔流畅、思想深刻,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二等奖。同年6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21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该书刚一发行即销售一空,上市至今据说已突破100万册。小小年纪的韩寒,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的确不简单。但同时糟糕的是,1999年他因考试7门课亮红灯,不得不留级重读高一。2000年期末考试再次7门功课亮红灯,只好办理了休学手续在家休学。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第一本文集《零下一度》出版时,这位春风得意的“偏才少年”又不得不为考试所困——考驾照时交通规则笔试又不及格。
对于“韩寒现象”,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作为教育工,有两点我们必须注意:
首先,韩寒是成功的,而且这种成功是显而易见的。韩寒的作品很受读者欢迎。其次,韩寒与现行的教育制度、教育方式存在激烈的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冲突,责任不单单在韩寒方面。我们教育本身确实也存在不少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模式过于工业化
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方法,高度的统一导致高度的封闭,学生的个性被禁锢在单一僵化的教育模式中。“多年来,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仅仅是:在54平方米的教室(空间),用若干个45分钟(时间),学习一百多篇课文和高度浓缩了的语文知识(内容)。学生始终跳不出我们为之设计的语文教学的怪圈。我们不仅做了许多徒劳无功的傻事,而且还做了许多妨碍学生个性发展的错事。那么语文教学效率怎么能不低?”(余蕾《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实验的思考》)
青年学者杨东平从教育体制上分析了“韩寒现象”,认为这是学校教育中“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统一标准与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之间发生的激烈冲突。教育工业化的模式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兴趣。
二、以“平均发展”代替“全面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教育界就曾两次展开过讨论,学校教育中的确存在着将“全面发展”误解为“平均发展”的问题,80年代的讨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并非纯粹教育理论,认为“和谐发展”提法更可取,因为“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美好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但由于过于高远而不易操作。可是往往我们的学校强调更多的是“全面发展”,这种过度强调就等于强调了“平均发展”。
,重视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更强调“扬长”,强调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更适合培养创造型人才。大规模培养学生的现代学校教

浅谈从“韩寒现象”谈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