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引论》第1-4章
张国英
第一节课开场白
首先和大家共同探讨大学学等的,不要迷信老师,也不要迷信权威。
2、树立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框框、勇于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3、树立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优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4、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提高学习能力是根本
终生学习时代,受教育者绝对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5、教材是工具,用教材来传授知识而不是教教材
大学课程不象中学一样有统编教材,教师对教材选择有自主权,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但学知识不是学教材,应善于利用参考文献和资料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5、对学业,大学老师也同样会“严”与“逼”
“严”与“逼”是在实质的知识上,不在僵化的形式上。
6、现队段不能“唯兴趣”是学
获得高等教育所给予的知识和技术,已成为一种责任,而不是兴趣。
7、成才先成人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为先。
其次就本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本课程授课的总体思路: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领域的一门概论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对物流管理的基本科学体系有一系统的了解。本课程立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着眼于应用,以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同时注意跟踪国内外物流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并及时吸纳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2、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由于是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理论基础课,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故在授课中应注意对一些关键概念或专业词汇及时给予必要解释,以免学生从根本上混淆。
2、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故在每章的课后除完成课后的作业外,还留有几道课外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以开拓学生思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3、本课程在引用案例教学中应及时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以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3、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本课程教学基本以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为重,但考虑到学生毕业时绝大部分同学要参加国家统一举行的助理物流师或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认证,故在教学中及时将认证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也穿插进去,尽量做到内容全面,覆盖面广,同时在期末考试中拟采用和考证题型类似的题型和题量。
4、本课程的一项必做的课后作业
为了及时掌握物流业界的新动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站在行业的前沿,本课程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每人每两周至少读一篇专业杂志或专业论坛的学术论文,并分析整理成读后感,对一年级新生考虑到专业能力可先从缩写原文开始做起,旨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物流科学的性质
(一)物流科学是综合交叉学科
物流科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围广。
(二)物流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
系统性是物流科学的最基本特征,符合一般系统的模式,有输入、输出及其转化机制。
(三)物流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物流研究丰富多彩,但就其性质而言,绝大多数属于相关学科的成果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物流科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
6、物流专业的期刊推荐
《现代物流》、《中国国际物流》、《物流管理》、《中国物资流通》、《仓储管理与技术》、《物流技术与战略》、《信息周刊:物流》、《条码与信息系统》《市场周刊:新物流》
7、网站推荐(可以超级链接,点击右键可以编辑)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中国物流人才网
锦程物流网站
在上述各网站的基础上再和其它网站进行链接
物流管理引论》1-4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