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熊家宇
管天为民追求卓越
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简述
二、自动气象站探测原理
三、地面观测规章制度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行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
00分,正点数据采样。
00-01分,完成自动项目的观测。
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人工仪器设备。
45~60分观测云、能、温、湿、降水、风、压、地温、雪深等,连续观测天象。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
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行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人工定时观测。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值班员每日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技术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走时误差在30秒之内。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观测场25m×25m;条件限制16m(东西向)×20m(南北向)。
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
草高不能超过20cm。
~。
仪器东西间隔不小于4 m,南北间隔不小于3 m,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 m。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旧站址的观测记录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从1月1日开始。
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要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基本站和一般站为1、4、7或7、10、1月,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4个时次,夜间不守班站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仪器
要求与允许误差范围
基准部位
干湿球温度表
±5cm
感应部分中心
最高温度表
±5cm
感应部分中心
最低温度表
±5cm
感应部分中心
温度计
±5cm
感应部分中部
湿度计
在温度计上层横隔板上
温湿度传感器
±5cm
感应部分中部
仪器安装要求表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知识介绍
仪器安装要求表
雨量器
高度70cm ±3cm
口缘
虹吸式雨量计
仪器自身高度
雨量传感器
高度不得低于70cm
口缘
小型蒸发器
高度70cm ±3cm
口缘
E601B型蒸发器
高度30cm ±1cm
口缘
地面温度表(传感器)
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土中一半
感应部分中心
地面最高(低)温度表
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土中一半
感应部分中心
曲管地温表(浅层地温传感器)
深度5、10、15、20cm ±1cm倾斜角45°(曲管地温表) ±5°
感应部分中心表身与地面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