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办公室的两种先进的管理办法,或者说办公室推进工作的两种有效手段:
办公室目标管理
办公室绩效管理
(一)没有目标,就没有管理 (二)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基本理论 (三)办公室如何推进组织的绩效管理(目标管理) (四)办公室自身开展的目标管理(绩效管理)
主要内容
一、没有目标,就没有管理
(一)查德威克的失败的案例
1952年7月4日清晨,。
这名妇女叫弗罗伦丝—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在向加州海岸游去的过程中,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在继续坚持了15个小时55分钟后,她放弃了,人们把她拉上船。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其实只有不足一千米!查德威克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坚持到底。她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能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两个月之后,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
(二)没有目标就没有管理
有时,一个人、一个团队或者一个企业看不到自己的目标,结果真的很可怕。当人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与目标相近时,就会得到动力,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美国行为科学家爱德温·洛克认为:指向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具体的目标能够提高绩效;一旦我们确定了困难的目标,会比容易的目标带来更高的绩效;有绩效反馈比无绩效反馈带来的绩效更高。
我们需要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管理。我们更需要有效控制目标完成的手段——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否则目标大多就很难有效实现。
(一)目标管理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1、目标管理的创立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是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来的,美国总统布什将2002年度的“总统自由勋章”授予彼得·德鲁克时,提到他的“三大贡献”之一就是目标管理。
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目标管理的定义是:根据组织的战略规划,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把各项管理事务展开为有主次的、可控的、高效的管理活动,通过激励员工共同参与,以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的过程。它强调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和个人的具体目标。对员工个人来说,目标管理提出了明确的个体绩效目标,因此,每个人对他所在组织的绩效都可以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贡献。如果所有人都实现了各自的目标,他们组织的整体目标也就能够实现。
二、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目标管理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2、目标管理的应用目标管理理论一经提出后,在美国迅速流传,在西方各国广泛应用,并很快被日本、西欧等国的企业所仿效。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国和各个领域的实践不断地证实了目标管理的普遍有效性。
20世纪70年代,政府目标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在理论研究方面赫伯特•西蒙等行政学者对行政效率改进和评估提出了非常有益的建议。
用全新的“绩效途径”取代“效率途径”,成为当代西方各国实施“新管理主义”行政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
与目标管理紧密相关的是绩效考核,在某种程度上,绩效考核完全可以
视为目标管理的一部分。如果光有目标而没有每阶段的绩效考核,那么
这个目标可能永远不会有实现的一天。要真正实施目标管理,就必须以
绩效考核为后盾。所以目标管理开始与绩效管理融合。绩效管理是一种
新型的目标管理评估技术。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组织
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组织绩
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在传统的目标管理中导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目标管理工作的
重大突破。在政府行政领域,它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在我国的应用和探索
国外目标管理的兴起和推行,引起了我国管理学者、工商企业界和政府工作者的
关注。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标管理开始传入我国,最初在一些工商企业应用,
称为“方针目标管理”。企业将生产经营方针分解制定成具体的经营目标,按照
不同的岗位分级负责的方法,把目标管理与岗位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推行方针
目标管理,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目标管理体系。我国党政机关目标管理,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取得明显成效
的基础上,由少数省市试行后在全国展开的。机关岗位责任制最早在辽宁省等一
些省级机关试行,继而逐渐在各地展开。1982年12月,劳动人事部发出了《关于
建立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的通知》;机关目标管理以责任制的形式
在机关中广泛推
办公家具家具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