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家级医学期刊护理论文优秀范文阅读.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作者:韦玉英,梁素英,朱凤江作者单位:广西脑科医院,广西柳州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简式Fugl-Meyer(FM)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和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提高ADL能力。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我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遗留的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痴呆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早期予以康复护理,可极大地减轻其致残程度,降低致残率,改善和恢复受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及失语病史,并起病3d内入院。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42例。将其分为两组:康复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岁;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岁。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治疗方法:康复组和对照组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康复组患者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包括:①肢体的摆放:保持良肢位和卧位,定时体位变换和正确的体位摆放,1次/2h变换体位。仰卧位时上肢采取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稍内旋,患腿下放置枕头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以防下肢外旋,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前内。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垫一枕头,患肩前屈90°,肘关节伸展,腕关节、指关节均伸展放于枕上,患腿屈曲上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髋、膝关节自然屈曲。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夹角大于90°,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放于身上或身后枕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髋关节屈曲;患侧下肢在后,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②关节活动训练:在床上做主动、被动肢体活动,活动时肢体放松,每个关节活动5~10次,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做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关节背屈及指关节伸展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患者疲劳为宜,活动范围以正常人的关节活动度为依据。整个过程20~30min,2d/次。③床上移动训练:主动运动出现后,逐渐强化主动运动,并开始在床上进行翻身、移动及桥式运动训练。④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前倾训练,屈膝、背屈踝运动训练。⑤步行训练:顺序为减重步行训练→平衡杠内步行训练→助行器步行训练→独立步行训练。⑥作业训练:主要进行磨砂板、滚筒、木钉板、简单工具操作等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

国家级医学期刊护理论文优秀范文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