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家》教学设计
江门市恩平年乐学校梁春燕岑素静
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互联网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类进入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时代。在这个大时代下,“以问题解决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模式,解放学生,放飞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符合时代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自然流畅的语言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9个生字,会写其中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借助网络,深入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对海洋的调查、资料收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加工能力;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等活动,发展协作、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陶冶欣赏自然美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
(三)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海底。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借助网络,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探究海底世界的奇妙。
(四)教学对象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有关知识知道并不多,但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并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给了学生无限大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2、区别教育: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就让他们在角色表演中满足其扮演最感兴趣的角色的愿望,指定固定的同伴帮助其搞清楚课文语言方面的理解性障碍;一对一帮助登录博客,并发表简单评论;而对于天才学生则承担小组组织工作和对后进学生的关键性引导,引领小组活动走出一般化工作状态,实现有创意的设计。
(五)教学策略
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和学习者分析的结果,项目设计中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讨论策略:面对面或是通过网络分组讨论能否在海底安家。
任务驱动策略:向学生布置各项任务,驱动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自主探究。
探索策略:独立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处理学录。
协同策略:学生之间分组配合,交流写作,共同完成任务。
竞争策略:任务完成后,以比赛形式公开展示成果,汇报心得体会,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必定会存在一种竞争心理。利用这种心理,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自我评价策略: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其他小组的成果汇报,利用合作学习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提高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
与海洋有关的一些
海之家 梁春燕 岑素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