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__长沙2018/6/24
1
2018/6/24
2
教学重点:
赏析这首词的意象美
体悟诗人的壮志豪情
2018/6/24
3
诗歌分类
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古诗、新诗(自由诗)。
1919年“新文化运动”前
古诗: 形式:诗、词、歌、赋。
特点:讲究押韵、格律。
1919年“新文化运动”后
新诗:自由诗和仿照古诗格律形式写的诗歌。
2018/6/24
4
关于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
2018/6/24
5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2018/6/24
6
诗中有哪些意象?
象(客观事物)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意象(带有诗人情感的事物)
红遍的万山
尽染的层林
碧透的整条江
争流的百舸
搏击长空的雄鹰
浅底轻翔的游鱼
2018/6/24
7
哪些词用得好?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
遍:红得广
染:红得深透
透:强调水的清澈
争:描绘了昂扬奋进,千帆竞发的场面
击:突出雄鹰的矫健
翔: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形容词动词
诗人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人通过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搏击长空的雄鹰,浅底轻翔的游鱼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表达了作者乐观、昂扬的情绪。
2018/6/24
8
2018/6/24
9
有比较才有鉴赏
试比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前者,苍茫、孤冷;后者,鲜明、热烈。
再比较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
“百舸争流”
前者,悠然自得,不扰不喧;后者,昂扬奋进。
2018/6/24
10
有比较才有鉴赏
再比较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
“鱼翔浅底”
前两者,悠游自得;后者,欢愉自在,生机蓬勃。
沁园春 长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