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的若干思考
经济论坛
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的若干思考
江南大学商学院谢守红汤卫君
摘要: 苏锡常地区是我最高的地区之一, 苏锡常都市圈的建设不仅对江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而且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苏锡常都市圈的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合理引导产业的空间布局, 构建便捷的都市圈交通网络, 优化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都市圈发展的管理机制。关键词: 都市圈城市化苏锡常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EYB028 ) 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 公里。同时,加强对江南运河等进行疏浚,对常州港、江阴港、张家港、常熟、太仓港等沿江港口都市圈是指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之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周围中小城市构成的城镇密集区域。都市圈内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传递网络, 大大加快了商品、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形成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网络体系。都市圈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果,又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都市圈发展提到议事日程, 许多地区相继开展了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苏锡常地区是我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锡常都市圈的建设不仅对江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而且对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行扩建。开通了苏锡常三市的航空运输,特别是无锡苏南国际机场的扩建,加强了苏南地区与国内外的便捷联系。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形成和发展。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大大强化了三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 使得城际要素流动十分自由,刺激了产业的扩散与聚集,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
3 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
苏锡常的开发区建设起步于 1980 年代,1990 年代以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2000 年代以后进入逐步成熟阶段。目前,苏锡常共有国家级开发区 9 个,省级开发区 24 个,还有很多市级及以下的开发区。随着开发区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其对资源、劳动力、企业的吸引
和集聚作用越来越强,从而引起城市中心区的人口、产业向开发区转移,成为城市空间的新的增长极。开发区逐渐与原城区连成一体,使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带状扩展的特征。总之, 近年来苏锡常地区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全省的老头地位日益突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扩散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在苏锡常都市圈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如产业结构的“同构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空间发展不均衡、行政管理协调不够等,制约着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一、▲苏锡常都市圈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苏锡常三市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实施以来,其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快。 2007 年,苏锡常三市 GDP 总和达到 亿元, 以占全省 % 的国土面积和
% 的人口创造了全省 % 的生产总值, 综合竞争力在全省
乃至全国名列前茅。与此同时,苏锡常都市圈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水平达到 65% ,率先进入了城市
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的若干思考.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