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研学个人心得体会
(语文教研组长谢忠鸿)
一、行程满满,收获满满
三天的学习可以用成语;马不停蹄;来形容,共听了:
五场报告:江苏课改专家、全国知名校长、特技教师、扬州教育局师资处处长王力耕《教---必须有效》、扬州文津中学副校长李志星《;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常务副校长曹伟林《抓岗位职责考核、促教学管理到位》、南京溧水东庐中学业务副校长徐晖《东庐中学的校本培训》、东庐中学王继平老师《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
五节课:洋思中学初二语文《陋室铭》、数学《同底数幂的除法(3)》、文津中学初一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东庐中学初三语文《变色龙》、初一语文《孙权劝学》
一场互动交流:文津中学初一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后教师交流。
每天7点起床,中午不休息,几个城市间来回驰行,常常很晚才到下榻酒店。在奔波中学习,感到很充实,亲身接触名校及师生,相比2005年去洋思、2010年去东庐,此番学习又有新的体会和感触。
此次学习有机会能集中参观考察三所名校,收获了两个比较:
三所名校之间的教改比较。三所学校教改的共同目标,都是极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都注重学生先学后教。不同之处,洋思中学强调当堂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没有讲学稿或导学案,但课堂教学设计非常精练;所授容量不大,但学生的思维和训练量不小。真正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宗旨,引导学生在当堂45分钟内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思维和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因为课堂务实高效,;一课一得;,因为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考核管理机制,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洋思中学的老师最愿意接差班和差生。差生最受关注,无闲来生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得以贯彻,因而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东庐中学和文津中学依托讲学稿或导学案,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法的指导、预习的导学,到堂上的自主学习、学习研讨,最后到巩固延伸。追求;教学合一;。实际上走了一条相对便捷、更易操作的教改之路。一方面通过讲学稿中凝聚了集体备课智慧的讲稿,它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一般的老师快速走向优秀行列,另一方面通过讲学稿的学稿,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速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洋思和东庐两所学校现在跟N年前的比较。教学的做法比过去更加地务实,如果过去还有宣传的因素的话,现在不踏踏实实做都不行,不然谁还会几度赴这些学校取经。从他们的领导和老师身上也能感受到一种自信。相信任何一种经验都经历过从不断的否定中逐渐走向肯定的历程。我们也亲身看到学校的硬件软件档次都比过去提升不少,这其中,洋思中学的发展变化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
二、聆听报告的启示,走进课堂的印象
专家王力耕的报告说理透彻,事例生动,吸引了全场与会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特别强调的一句话:;学洋思,促提升,不在于技术,关键在于对传统观念的突破,观念跟不上,节奏就赶不上,质量也就跟不上。; 专家也好,领导也罢,不可能代替老师去上课,不可能指导到每一位老师的每一节课,所以,教师的观念更新,直接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老师正确了,课堂才有可能正确,学生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洋思中学之所以走在教改的前列,是洋思人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诸多束缚,真正解放了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种改革的成功
课外研学个人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