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基坑支护工程
施工单位
**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时间
. 25
交底内容: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交底
一、图纸设计要求
**。
地下连续墙相邻槽段之间采用工字钢接头。相邻槽段接缝应确保无夹泥、无孔洞,混凝土密实度必须得到保证。基坑开挖后如发现渗漏现象,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地下连续墙槽段施工要求:
采用水下商品混凝土C30,抗渗等级为P8;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8cm.
槽长误差±5厘米,槽段沿竖向向相邻槽段偏移不大于5厘米;
槽宽误差不大于±2厘米,墙面突出部分应凿平,凿平后墙面高差应小于10厘米;
墙顶中心线允许偏差±3厘米;
槽段垂直度满足1/300;
墙顶标高误差±3厘米;
混凝土应连续浇灌,不得留水平施工缝;
槽底沉渣厚度应小于20厘米(浇灌混凝土前);
为确保地墙保护层厚度,地墙两侧需设置保护铁,每一槽段横向2-3排,竖向间距4-5米。
钢筋笼架立桁架每幅墙为4榀。地下连续墙的主筋与水平筋焊成钢筋笼骨架。钢筋笼应妥善放置,钢筋笼入孔全过程应保持垂直,防止产生弯曲变形,遇阻时不得强行下放,应采取措施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及笼底标高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地下连续墙水平及纵向钢筋的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连接要求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JG/T 3057-1999)及《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
焊缝的各项要求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墙身质量,槽段数应不少于总槽段数的20%,且不少于3个槽段。
二、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导墙砼浇筑已完成长度100米以上;
槽段现场已划分完成,并注明编号;
场地已平整并压实;
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养护3d,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进行成槽作业。
2 人员准备:
各工种工人已进场,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满足要求。
已完成进场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3 材料准备:
钢筋、钢板:材料已进场并送检,检验结果达合格标准。
装填砂包用砂土已进场。
砼厂家合同完成,供应能力满足要求。
4 机械准备:
钢筋制作机械(切断机、弯曲机、焊机)已安装完成,数量满足进度要求,并调试好;
引孔(冲孔桩机)及成槽机械已进场,并调试完成;
吊装机械已进场,起吊能力符合要求。
5 技术准备:
设计图纸已熟悉,钢筋料单已完成并经项目部审查通过;
作业班组及工人已接受技术交底,并认真学习完成。
槽段划分按附图《槽段划分图》施工。
三、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顺序
工艺流程:场地平整、压实→槽段定位、测量放线→引孔、成槽→钢筋笼制作验收→清槽→钢筋笼吊装、入槽→浇筑水下砼→下一槽段施工。详见下图
施工顺序:由于图纸变更及现生活区位置影响,起始作业段确定在图纸b点西侧,自东向西施工。之后的施工顺序为:北段(自东向西)→西段(自北向南)→北段(C点以东)→东段(自北向南)。
三、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及要点
1、泥浆制备与管理
泥浆主要是在地下连续墙挖槽过程中起护壁作用,其次是携沙、冷却和润滑,泥浆具有一定的密度,在槽内对槽壁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力,相当于一种液体支撑,槽内泥浆面如高出地下水位
废浆池
泥浆制备(新浆池)
循环池
沉淀池
浇筑导墙
引孔、挖槽(冲槽)
清槽及清刷接头
吊放钢筋笼
浇灌架就位插入导管
浇灌水下砼
拆除浇筑架及导管
泥浆排放
—,能防止槽壁坍塌,泥浆护壁技术是地下连续墙工程基础技术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地连墙的质量与安全。
由于本工程在地下连续墙的两侧均设有搅拌桩,且搅拌桩的深度已至残积土层,槽壁且有一定刚度,不易塌孔,泥浆密度宜小于以下要求。
1)泥浆配合比
根据地质条件,泥浆采用膨润土泥浆,针对回填土松散层及砂层的透水性及稳定情况进行不同的配置:见下表调整、再生及废弃标准
泥浆的试验项目
需要调整
调整后可使用
废弃泥浆
密度
含砂率
8%以上
6%以下
10%以上
粘度
35
24~35
40
失水量
25以上
25以下
35以上
泥皮厚度
pH值
8~
注:表内数字为参考数,应由开挖后的土质情况而定。
成槽结束后,,~;清孔后距孔底0.
5~;对于土质较
项目 地下连续墙 技术交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