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化移动应用部署方案优化方法
,然而,不同的用户产生了不同的用户需求。因此,为用户提供的移动软件和服务应尽可能的满足每位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即提供具有高可配置性的移动软件和服务。
,具体的网络化移动应用部署方案应尽可能地适应并满足平台多样性、用户偏好个人化、 QoS (Quality of Service)、良构的网络化移动应用部署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化移动应用的主要特点包括:
:移动设备具有专属性特征,因此,网络化移动应用以满足移动终端用户需求为目的,为其提供软件服务;
:不同的移动设备具有不同的软/硬件平台特性,因此,网络化移动应用既应适应不同平台的软/硬件限制,又应充分发挥其平台的软/硬件能力;
:不同用户对于网络化移动应用具有不同的使用偏好,用户偏好的个人化亦需要网络化移动应用给予针对性满足,在具体部署方案中增加对用户偏好的相应处理;
QoS 需求多样化:设备软/硬件特性的不同以及用户偏好的个性化,使得不同用户对网络化移动应用的 QoS ,网络化移动应用部署方案应能满足不同的应用 QoS 需求;
:用户地理位置的移动性以及网络/电源等硬件资源的动态性,使得网络化移动应用的执行环境较为多变,因此,网络化移动应用应满足并适应执行环境的动态性,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软件服务.
ADCA 方法主要组成部分:
、连接子和配置时, NanoADL[7,8]对软件体系结构元素和个性化用户需求加以描述,这一良构描述有利于具有高可配置性的移动软件的自动生成;
2. ,分析不同部署方案对于用户需求的满足情况,进而以用户满意度为依据选择最优的部署方案;
,,系统运行环境的动态变化会导致应用部署方案与用户需求的不一致,从而带来应用重配置的需求,例如在“移动相册”实例中,当网络变得非常不稳定时,移动用户会希望通过数据缓存模块来保证应用的连续可用性;另一方面,同一用户的偏好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例如随着电源的不断消耗,用户对于节约能耗的偏好会增强,从而带来对应用部署方案重配置的需求.
Prism-MW,主要关注于分布式、资源受限的、异步移动环境的中间件技术研究它利用“类”的概念对软件体系结构要素加以表达,同时利用“类”中的“方法”对软件体系结构要素完成创建、销毁等管理操作,这样建立起体系结构与其实现之间的直接映射。
本文在 Prism-MW 的中间件平台基础上建立对软件体系结构要素的非功能属性描述和建模,尤其是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相关的属性建模,
从而在良构模型基础上生成满足用户需求的部署方案.
CC/PP,是一种描述用户设备能力的通用、可扩展框架,其以 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ormat),根据用户的设备能力,完成内容、服务与用户设备的适应与匹配.
/PP 进行扩展,使其可以对个性化用户需求进行表述,使得移动服务器可以为移动用户生成合适的软件部署方案或在线服务.
针对可穿戴的嵌入式系统,通过对个人状态以及用户与系统交互方式的识别,利用机器学习的技术完成对用户偏好信息的获取。
本文并不关注于用户偏好信息的具体获取机制研究,而是关注如何利用用户偏好信息提高网络化移动应用的可配置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软件产品线技术(software product line)对于处理由移动设备多样性带来的软件开发问题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案,其从模块建模、模块实现和模块测试这 3 个方面为不同的移动设备生成合适的软件方案[13].软件产品线技术主要关注于对复杂的软件家族产品的管理,关注于如何提高不同产品模块的复用性等问题.
本文则更多地从用户个性化需求角度入手,综合考虑设备特性和用户偏好以及 QoS 要求,以生成符合用户要求的软件部署方案或在线服务为目标.
提出了一种对网络化移动应用进行设计、分析、部署、监控和重配置的有效方法: 体系结构驱动的定制方法ADCA(architecturedriven custom
软件体系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