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量词偏误分析
摘要:“个”是现代汉语中地位与作用都较为特殊的一个量词,存在泛化的趋势。留学生,特别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使用“个”时很容易犯错误。本文以“个”为例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例子来谈谈留学生量词偏误的类型、原因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个量词个化偏误类型偏误原因教学策略
“个”上古即已有之,其最早见于书面语是作量词用的。如《礼记•大学》:“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枝,其心休休焉”。“个”作为一个出现较早的量词,一开始只能用于称竹的数量,现在已发展为在现代汉语600多个量词中与名词搭配率最高的一个量词。
一、量词“个化”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个”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学者注意到“个”使用泛化的问题。黎锦熙、刘世儒(1959)认为,汉语量词将会完全被消灭,一切量词都将归于“个化”。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提出,几乎所有的个体名词――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专用量词――都能论“个”。
学者们在对量词“个化”现象进行讨论时,对量词“个化”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讨论的范围与目标并不一致。周荐之、孙汝建等先生论及的量词“个化”,所指量词为现代汉语中的一切量词,而刘世儒、戴婉莹、司徒允昌等先生指的则是现代汉语量词中的个体量词。另外,对于所谓
“个化”,各家所指也不相同。有的认为其他量词趋于消亡,除部分有特殊色彩或表情意味的量词外,皆由“个”来替代,量词“个”形成一统天下之势。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刘世儒、周荐之、戴婉莹、司徒允昌等先生。而孙汝建、何杰等学者谈及的“个化”则是指“个”使用的泛化,“个”与其他量词并存,只是使用的频率较高、范围较广。我们似乎可以对量词“个化”进行这样的界定:现代汉语量词中,具有相当强的“量・名”组合功能的特殊量词“个”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出现泛化现象。
二、偏误类型和原因
正是由于“个”的泛化趋势,留学生,特别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使用它时比较容易犯错误。下面我们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一些例子来看看其偏误类型和原因。
(一)冗余
(1)好多个人都写了电视明星等等人物,可她写了我世界上最爱的人有两个,我的外公和外婆。
(2)她是个开朗的一个韩国人
例(1)“好多个人”中“个”可以省略。我们通常说“好多人”,而不说“好多个人”。如果说这样解释的依据是我们的使用惯例,没有什么说服力的话,那我们可以用马尔丁内的
“语言经济原则”来解释。马尔丁内认为,语言运转的基本原理是“语言经济原则”,人们的言语活动中存在着从内部促使语言运动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可归结为人们的交际、表达的需要和人们在生理上(体力上)、精神上(智力上)的自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促使人们采用更多、更新、更复杂、更具有特定作用的语言单位,而人们的惰性则要求尽量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冲突的结果使语言处在经常发展的状态之中。马尔丁内认为,语言经济原则能够对语言结构演变的特点和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可以这样说,人们的惰性和交际的需要使人们的话语日益简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说“好多人”而不必再加量词“个”。
例(2)中,前面的那个“个”显然是多余的。这个句子前后都使用量词“个”,不仅显得冗余,而且出现语法错误。“她是一个开朗的
留学生量词偏误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