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第四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材料一: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战国
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汉
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明
思考:
据材料与课本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推行了哪几项经济政策?
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
阅读与思考
探究性思考
为什么历代统治者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
经济:
文化: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护小农经济
有益于端正民心民正
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西汉初年:
汉武帝:
直到唐代:
汉文帝经常对下臣们说:“黄金珠
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
和丝麻。”
影响:
积极:
消极: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海禁政策:
含义:
①禁止民间出海②限制外国商人来华③只允许官方贸易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海禁与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闭关锁国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同“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廷三次发布迁令,将沿海居民内迁三五十里,所有海岛居民也一律迁入内地,以绝“接济台湾之患”,并规定:“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拿问治罪。”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
由这三则材料,同学们能否归纳出明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的身份是机户,被他们雇来生产的人就是机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①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缺乏市场和劳动力
②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③明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
④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