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11课民族团结
备课教师::王丽静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1、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问题导学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图史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以歌曲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的主题:“民族团结”上。
(2)课堂交流。
外国朋友想了解我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不断提出疑问,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缓和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少数民族认识程度。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
出示美丽的莫力达瓦图片,以莫力达瓦自治旗为例
外国友人发出疑问:学生各小组分别解答,教师适当提示
(1)中国民族构成和分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展示“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提出问题:想一想,中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大杂居、小聚居,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是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2)小组汇报民族区域自治建议的提出和实施情况。
“在筹建新中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建议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展示“1954年《宪法》中共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内容图片和“五省自治区示意图”。
(3)提出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有何作用(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回答了教师的这一问题后,对第一目进行小结。
(4)课堂小组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再加以总结。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77 KB
  • 时间2018-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