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赏读经典古诗弘扬民族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赏读经典古诗弘扬民族文化.doc试论赏读经典古诗弘扬民族文化

一、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课标》中有关高中语文诗歌课程的教学目标,“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并能够选入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涵盖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如团结奋进、知难而进、自尊自爱、宽人律己、永不自满、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等,是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语言文化的最好教材。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提出了明确的篇目要求,高考必背诵60篇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词句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而且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我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古典诗词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1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古诗词的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们热爱古典诗词,必须要他们感兴趣,他们对于积累和赏析才有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重点强调这些经典古诗词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及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赏析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我引导学生观赏那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想象远处平凡的寺,想象中传来平凡而古老的钟声,诗人艺术地再创造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我让学生感受其意境的同时,播放了作为背景音乐的《弯弯的月亮》。优美深情的音乐把同学们带入迷人的情景中,充分体味旅途的优美景色对孤子旅人的慰藉。在我这样的引领下,学生们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热情日益高涨。

2 以诵读积累完善学生人文素质。
《课标》要求,“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们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借助音乐,提升学生文化品味。
在诗歌教学中,尽量结合音乐,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导入新课时我经常播放与诗歌感情基调相吻合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音乐的感染下,把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起来,身心很快进入特定的情景中去。
如在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播放《三国演义》片头那豪放、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学生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和词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在讲授《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拒婚一节时,我借用《梁祝》中表现祝英台抗婚的一段乐曲,使学生能从雄浑激越的乐曲声中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誓死忠于爱情的决心。另外,在阅读课中赏析晏殊的《蝶恋花·槛菊

试论赏读经典古诗弘扬民族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8-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