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难点妙招设计.docx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妙招名称
微粒观学习分子、原子
妙招针对的重难点问题
学段
学科
教材版本
章节
针对的
重难点问题名称
九年级
化学
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
分子原子的建构
背景介绍
介绍妙招生成的背景,针对工作中的什么困惑?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妙招描述
详细描述您的妙招是什么,如何准备?
水,作为第三章学习内容的知识承载物,它是自然界广泛存在,学生能经常感触的物质。与水有关的自然、实验现象为学生所熟悉。在进行分子、原子抽象的概念、原理性教学,我试图以在自然界司空见惯的水变化的现象和简单、趣味的实验作为串联知识,带动研究的主要线索,学生在分析熟悉的水蒸发、糖在水中“消失”、水电解等物理和化学变化时,大脑思维直接与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反复、充分地接触,积极展开想象的空间,在看得见的宏观现象获得启发下,通过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理解化学想象的本质,宏观与微观环环相联,物质的微粒观被学生“确认”,顺理成章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增添一个“心眼”去看微观世界,去了解事物的本质。给学生在今后理解化学问题带来无穷的便利。
实施过程

介绍妙招在课堂中的使用方法(如什么时机使用,教师应注意什么)
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初二物理课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认识,知道它们非常小,肉眼无法观察到,但它们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但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进阶练习
设计一套测试或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是否化

重难点妙招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8-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