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技术报告
学校:华南理工大学
队伍名称:华工冰魄队
参赛队员:郑立楷黄理广
杨少基黄迪臻
带队教师:陈安
邓晓燕
目录
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2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说明 4
系统设计要求 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
第二章智能车机械结构调整与优化 6
智能车整体 6
前轮定位 6
7
传感器安装 7
编码器的安装 7
第三章电路设计说明 8
主板硬件设计方案 8
电源管理模块 8
电机驱动模块 9
数模转换模块 10
单片机及其他电路部分设计 10
智能车传感器模块设计 11
电感传感器的原理 12
磁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12
第四章智能车软件控制模块 15
控制系统整体 15
15
15
16
16
16
电机与舵机控制 16
16
基于模糊控制的速度与舵机控制 16
17
双车控制 17
双车距离获取 17
18
18
18
第五章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说明
本章主要简要地介绍智能车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及方案,在后面的章节中将整个系统分为控制电路模块和控制算法两部分对智能车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的介绍分析。
系统设计要求
根据竞赛规则相关规定,智能车系统采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 B型车模, 以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生产的 32 位微控制器 K60 作为核心控制器,在 keil开发环境中进行软件开发。要求赛车能够识别赛道中心的电磁线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完成循迹。整个智能车控制系统要求尽可能稳定,快速,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大体可将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K60 最小系统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速度检测模块、舵机控制模块、辅助调试模块。各模块的作用如下:
1、K60 最小系统模块,作为整个智能车系统的控制中枢,将采集电感传感器、编码器、超声波等传感器的信号,根据控制算法做出控制决策,驱动直流电机和伺服舵机完成对智能车的控制。
2、传感器模块,是智能车的获取赛道信息途径,可以通过一定的前瞻性, 提前感知前方的赛道信息,为智能车的 K60 控制中枢做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充足的反应时间。
3、电源模块,为整个智能车的硬件系统提供稳定合适的电源。
4、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直流电机按照控制中枢给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加减速。
5、速度检测模块,反馈智能车两路后轮的实时转速,用于电机转速的闭环控制。
6、舵机控制模块,控制小车的左右转向。
7、调试模块主要用于智能车系统的功能调试、赛车状态监控等方面。
第二章智能车机械结构调整与优化
智能车整体
前轮定位
前轮的调整包括前轮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的调整。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前轮定位对小车的转向影响很大。
主销后倾,是指将主销(即转向轴线)的上端略向后倾斜。从汽车的侧面看去,主销轴线与通过前轮中心的垂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即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的作用是增加汽车直线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在转向后使前轮自动回正。主销后倾角越大,方向稳定性越好,自动回正作用也越强,但转向越沉重。主销后倾角一般不超过3°。B车模的主销后倾角不易调节,我们保持了车模原有的后倾角。
主销内倾,是指将主销(即转向轴线)的上端向内倾斜。从汽车的前面看去,主销轴线与通过前轮中心的垂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即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的作用是使车轮转向后能及时自动回正和转向轻便。对于模型车,通过调整前桥的螺杆的长度可以改变主内倾角的大小,由于过大的内倾角也会增大转向阻力,增加轮胎磨损,所以在调整时可以近似调整为0°~3°左右,不宜太大。
前轮外倾角,是指通过车轮中心的汽车横向平面与车轮平面的交线与地面垂线之间的夹角,对汽车的转向性能有直接影响,它的作用是提高前轮的转向安全性和转向操纵的轻便性。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轮胎呈“八”字型时称为“负外倾”,而呈现“V”字形张开时称为正外倾。如果车轮垂直地面一旦满载就易产生变形,可能引起车轮上部向内倾侧,导致轮联接件损坏。所以事先将车轮校偏一个正外倾角度
智能车机械结构调整与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