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名词解释
一、内外均衡
1、内部均衡:它是反映国内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情形下国内总供给与衡:就是衡,主要是指单纯的衡
3、外部均衡:是指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衡。也就是在内部均衡实现的基础上的衡。
国际收支调节的目的,从简单和直接的意义上讲是要追求衡,更深一层意义上讲,尤其是当国内经济处于不均衡的情况下,要追求国际收支的均衡。
二、米德冲突(固定汇率制下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冲突问题)
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而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内,可能会出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内部经济状况外部状况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容易实现内部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 和外部均衡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衰退:实际消费与投资需求<潜在产出能力
通胀:实际消费与投资需求>潜在产出能力
逆差:国内需求>国内供给
顺差:国内需求<国内供给
米德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经常项目逆差与国内失业并存的情况下(第1种情况),或者在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第4种情况),而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可解决“米德冲突”。
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较大,而货币政策则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因此,应该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或者根据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不同情况,将二者适当地搭配,以同时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均衡。
三、丁伯根原则(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即所谓“经济政策理论”)
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决策者只有一个独立的工具而试图实现多种目标是不可能成功的。
丁伯根原则的政策启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只运用财政政策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两个目标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政策工具并进行合理搭配。
同理,其他单一政策(如货币政策)也不能同时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这两个问题
四、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国际储备的构成,广义:自有储备+ 借入储备= 国际清偿力,狭义:自有储备(通常用的概念)
五、特里芬两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美元的这种两难,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故又被称为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和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六、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它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
七、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是指一国的通货膨胀引起了他国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B国发生通货膨胀,会导致A国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国内部分商品价
国际金融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