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一、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及宏观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通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工作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坚持“稳定提升粮油生产、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集中加工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区、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新农村示范片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整合项目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农业农村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从稳定粮食生产、发展效益农业、培育新型主体和加强基础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我县农业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农民增收渠道逐年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405元增长到2009年的3008元,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249元,%。、常年外出劳动力30万人,%%,,年均增长11%。
,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2009年,,、, %%;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090万头(只),肉类、禽蛋、、、,%、%、%;,%。同时,,创西南山地玉米超高产纪录;,创南方玉米大面积高产新纪录;;万亩马铃薯示范片平均亩产2027公斤;;;,,,家禽出栏1125万只,奶牛存栏9826头;成片造林46万亩,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基地12个、面积10万亩(天麻、、杨树和桤木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3个2万亩、水果、耳菇等水果基地2个1万亩、、木耳原料林基地3个3万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立足优势,加快实施北烟南菌、东茶西菜、奶牛肉牛等特色效益产业。依托达州天源、天丰、山荣菌业等龙头企业,建立食用菌重点基地乡镇16个,其中木耳生产基地6个,香菇生产基地7个,珍稀菇生产基地3个,发展木耳800万段,香菇600万袋,珍稀菇150万袋;实施高效安全茶园建设6000亩,新建育苗基地,繁育良种茶苗620万株;建立方斗园区精品蔬菜基地300亩,带动全县发展特色蔬菜5000亩;初选优质青脆李品种4个,建立青脆李原种品种展示园50亩。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食用菌、蔬菜、青脆李、畜牧等产业业主和龙头企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9个,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宣汉县
“桃花米”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终审;已申报“黄金木耳、宣汉老君菇、樊哙野生菌”等地理标志;“九顶雪眉”、“巴山玉叶”名茶赴杭州参加第八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荣获一等奖。县内龙头企业“桃花米”、“云蒙米”等优质米加工企业,年加工总量达10万吨,产品畅销重庆、成都、陕西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以漆碑茶厂“九顶雪眉”为龙头的茶叶生产企业,年生产优质茶1500吨。君塘香菇、黄金木耳业主及佳通公司蔬菜均具有规模化。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为提升宣汉农业地位,做大做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随着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持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安全、农村沼气、高标准良田建设、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现代农业玉米项目、农田水利建设、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粮油生产基地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增加,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年均改造中低产田土3万余亩,全县高产稳产农田面积达到31万亩;年度发展优质稻40万亩,其中高中档优质稻15万亩;发展双低油菜30万亩;建立水果、云蒙米、茶叶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
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5485
宣汉县“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