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的体会
经济学系彭子洋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任何一位教师,不管他自觉不自觉,都在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自觉地做,育人效果会更好、更显著;不自觉地做,育人的效果就会打折扣。作为一名大学专业课教师,怎样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回顾总结从教六年的心得体会,认为在教书育人方面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从思想上,要认清"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学校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一方面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通过教书、传授知识来育人,另一方面通过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并不是只有把知识传给学生这么简单,因为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他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不能因为自己是任课教师不是辅导员而只注重“教书”忽略在教书过程中的“育人”工作。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除了在讲解书本中的知识以外,把遇到生活中看到、听到的对学生思想品质有帮助的事迹、新闻,在课间给同学们宣传。比如,地震期间,宣传全民对灾区的关心、团结和无私;奥运到来期间,我们对自身行为的规范等等。
二、从行动上,教书育人要讲究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过河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桥和船解决不了,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古往今来,在教书育人方面,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手段,可资我们学习借鉴。“方法的基本问题是选择”,然后是结合实际的创造性运用。我认为在教书育人方面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示范于人
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教育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应时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品行,也就树立了崇高的师表形象,进而成为学生敬仰、效仿的楷模。
(二)以真为本来教好书育好人
以"真"育人,实际上是科学育人。在教学上,要以真理育人,以客观的科学规律,客观的事实真相,正确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科学的文化知识来教育影响学生。掌握教育规律,按照规律育人。由此首先注意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摸索和掌握教育规律,按照规律来教书育人。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的准确性,做到以真理育人。
(三)以情感、热爱为教书育人的源头水
情感是教书育人的催化剂。教师面对的是人,人是有感情的。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情感是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一个教师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热爱,学生就容易受感动,产生肯定的情感反映,并且乐于向教师谈及自己的问题和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不能干巴巴说教,更不能板着面孔训人,否则就会把道理讲虚,把思想搞僵,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应该勇敢的从"圣坛"上走下来,平等地站在学生中间,没有了光环,
对老师的德、能、学、识都是一个挑战,对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以诚相待,以情感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对
教书育人的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