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和解再给“老赖”一次机会
本刊记者/胡庆波李秀平
王用明是一位曾经的千万富翁,如今却沦为背负千万元债务的“老赖”。由于法院在执行与其债务相关的案件时“放水养鱼”,帮扶他重新创业并通过所获利润还债,他幸运地不用像众多老赖那样东躲西藏。他的这份待遇从表面上看来自“债主”的谅解,从根本上说却源自执法者观念的嬗变。
孙国根是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这位在整整14个年头里经手过3000件执行案件的法官,面对难以执行的案件越滚越大的“雪球”,自发地摒弃置一方当事人“于死地”的“查封公司”、“拍卖资产”来抵债的简单执法方式,创造出对双方当事人都有利的执法方式。
如今,孙国根等法官自发应用的人性化执法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执行和解。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话说,执行和解是一种“使案件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并最大限度地减损被执行人的损失”的执法方式。它的结果,是共赢。
王用明:历经财富与挫折的“老赖”
他曾经是一位千万富翁,如今是一位背负千万元债务的“老赖”;他是一个喜欢咖啡、可乐和泡吧的人,一位心态比小伙子还年轻的中年男人。他的名字叫王用明。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当王用明拿着这份失败的简历登上《非你莫属》的舞台打算寻求一份工作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时,却遭到所有老板的灭灯。然而,铩羽而归的他意外地得到网友的支持,这也重新燃起他再度创业的激情。
如今,面对这样一位被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的与众不同的“老赖”,执行法官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他呢?
创业伊始:一张火车票改变命运
初见王用明,是在他再度创业的公司兼家——位于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中心的一间6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屋门口的拐角处是一间库房,横七竖八地堆着装满货物的黑色塑料袋;办公室内那一串串雅致的吊灯、干净的地砖、墙上大小不一且错落有致的相框,无一不流露主人的品位与性情。
一位身着黑色棉服、个子不高、看起来十分普通的中年男子站到记者面前。
“我创业前在老家的情况应该能写一本书了。”王用明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王用明,于1991年从福州师范大学艺术专业美术系毕业。那一年,他刚满17岁。之后,5年的美术教师生涯让他练就了沉稳与口才。脑袋灵活的王用明是单位年龄最小的教师,收入却是其他教师的好几倍
——他一天打三份工,晚上去酒吧做DJ,中午去给台湾人当家庭教师,白天上班。即便如此,他认为这样的生活还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精彩。
1999年5月,北京的一位朋友告诉王用明他那里有地方住,让他到北京闯闯。王用明便带上1万元积蓄、买了一张北上的火车票来到首都北京。“那张火车票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一晃过去十几年,很多事情我已经不记得了,但那次来北京的记忆却非常深刻。”王用明动情地说。
那是他第一次来到北方城市。北京的包容、文化底蕴和开放程度让王用明感觉自己可以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当时,25岁的他隐隐地觉得这座城市能够实现自己所有的抱负,能跟自己分享成功与喜悦,也能跟着自己共同悲伤。王用明决定留下来。
王用明打的第一份工是帮助做木地板生意的朋友发放广告单。经历15天到处游走、到处碰壁的日子后,他告诉自己:“不行,我必须自己创业。”因为一直喜欢服装,于是,王用明在大红门龙湫服装批发市场租了一个面积仅为3平方米的摊位,开始做服装批发和零售生意。除去两个月的租金6000元外,当时,王用明手里仅剩4000元用于打货(术语,意为进货)。也许是因为他当过教师、口才好、不怯场,也许是因为他性格外向、愿意与人交流,王用明的生意一直都是周围最好的。两个月下来,2万多元收入进了王用明的腰包。之后,王用明转战至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做起服装批发生意。“我知道这里市场大,我要去做大的。”王用明的目标很明确。
这时,他把堂哥从老家叫来帮忙看摊位,自己去广州打货。当时,北京开始进入秋冬季,根本不熟悉北方气候的他按照南方的习惯打货。结果,那批衣服根本就不好卖,赔了。他的事业陷入停滞状态。
千万资产:一件花衬衫积累起财富
,王用明趴在里面把一件衣服仔细地拆开后,一块一块地拼,研究画版。有美术专业功底做基础,他成功地设计出第一件衣服。自此开始,他经销的所有衣服都由自己亲自设计。设计出一些衣服款式后,王用明开始到面料市场找面料。于是,设计、生产、销售的一条龙模式诞生。至今,那段奋斗的日子王用明记忆犹新——
那时,我住在北京西直门动物园附近的一间地下室里,一个月350元租金。每天早上我5点起床,稍微洗漱一下,吃完早点,然后去摊位把门打开卖货。到下午两三点关门,我又赶紧坐公共汽车从动物园到木樨园,跑加工厂,跑面料,自己画版,自己监督生产、买辅料等。一般到晚上10点左右,我就得一路小跑地去
执行和解再给“老赖”一次机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