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开展课外阅读之妙招
浙江象山县殷夫中学邱晓敏
内容摘要:农村初中开展课外阅读困难重重,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出几条可行的方法:解决无书可读的难处,可采取“建立班级图书角,尝试编书的乐趣,分享教师的藏书”等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方面可采取“交流阅读的体验,利用假期的黄金时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妙招
妙招一:建立班级图书角
初一新生刚入学时,教师可发动学生把自己拥有的书捐献出来,再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买两到三本书,至于买什么书,可参考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加上教师和学生推荐的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口味的书目供学生讨论,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具出中学阶段必读、选读书目供学生参考。农村孩子家中的藏书不多,有的家中甚至没有一本书,面对这种情况,抱怨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资源共享的意识,“捐一本书,读百本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鼓励学生把个人的藏书以及后来购买的书集中起来,交由班级统一保管,由专人负责,登记入册,编上号(便于毕业后归还)。这样,一个班级的藏书加起来就有不少了,而且还会逐年增多。班级的藏书要实行借阅登记制度,为了保证让大家都有书可看,可以规定归还期限。这样,大家轮流着看,一学期下来,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得到实惠。
妙招二:尝试编书的乐趣
编书的两种途径:一是“剪”,二是“抄”。
把班级的学生根据区域分成几个小组,充分利用节假日,把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有限资源都利用起来,比如废弃的旧报纸,过期的杂志等,把里面有用的文章剪下来,进行分类、粘贴,然后装订成册,再配上学生自己设计的封面,给它起一个动听的书名,写上主编、编委的姓名,这样,一本世上独一无二的书就编好了。当学生捧着自己亲手编的书,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样的书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他们会爱不释手的,阅读的效果也会更好。
教师平时要介绍一些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课外读物:比如《课外阅读》、《读者》、《青年文摘》、《奥秘》等,有条件的也可以班级集体订阅一些刊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一个主题,选取喜欢的文章,把它抄写下来,编成一本适合自己的有个性的书。里面的每一页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配上合适的插图,学生做这些也会乐此不疲的。而且,在选文章、抄文章的同时,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教师引导得当,一学期下来,学生编出的书会令你大饱眼福的,什么《微型小说选》、《散文精品》、《名人传记》、《名人名言》、《古诗词赏析》、《初中生优秀作文汇编》等等,看着这些,你会自豪地说,他们简直就是天才,你会为他们感到骄傲的。而且,他们自己编出来的书,更受同学们的青睐。
班级的藏书加上学生们编的书,班级的藏书量就会大增。
妙招三:分享教师的藏书
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藏书,这些书有的自己看过一遍就束之高阁了,有的可能只是粗粗翻了一遍就被面壁了许多年,还有自己订阅的那些报纸杂志等,都是可再利用的资源,何妨拿出来给饥饿中的弟子们当面包呢?如果你这样做了,学生肯定会象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你的书的,而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看到自己的弟子在进步,在成长,你会感到由衷的高兴的。
妙招四:交流阅读的体验
教师苦心经营,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书可读,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
邱晓敏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