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吃啥咱吃啥
本人的胃口之好、食量之大,令家中两位男子汉自叹弗如,这大概是他们唯一佩服我的地方。甜酸苦辣咸、东西南北中的菜肴没有不对我胃口的,中国的川菜、粤菜、家乡菜;澳洲的生蚝、鲜贝、大龙虾;法国的奶酪、德国的肉肠、意大利的pasta;埃塞俄比亚的ingera、肯尼亚的wugali、埃及的shawarma、博茨瓦纳的seswaa都是我的所爱,而要说最爱的,当属所到之处土生土长、家庭烹制的当地菜肴。
在与祖国相隔万里的西非利比里亚,当我的远离祖国的同胞们踏破铁鞋,满世界寻找进口萝卜、芹菜、西红柿,当他们在超市里咬牙跺脚买下10美元1公斤的发蔫的进口大白菜时,我却为能在路边集市轻松购得鲜嫩的当地蔬菜偷着乐。当地盛产的秋葵,fever leaf,bitter ball的平均价格是约40美分一公斤,而在国内,特别是在日韩、东南亚等地,这些蔬菜都被推崇为营养保健食材,价格高得惊人,一般人怕是不敢问津的。
我发誓,这样的好事我绝不会背着大家独享的,事实上,我往往充当“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不厌其烦地“现身说法”,向大家介绍吃当地蔬菜的各种好处,甚至做好了请大家品尝,然后自告奋勇地带大家去集市买,结果呢,看的看了,买的买了,做的做了,吃的吃了,而真正接受“土著”食物者,寥寥。
有人含蓄地表达了不吃当地菜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担心这个国家贫穷肮脏,认为当地艾滋病、疟疾泛滥,大概跟水土和饮食有关系。我认为这是个常识性错误,实际上,这两种疾病跟饮食是没有关系的。艾滋病是通过性和血液传播的,而疟疾则是由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的。
在我看来,享用当地食品,品味异国饮食文化,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非洲人皮肤虽然黑(有种族歧视倾向的人认为黑皮肤不好),但肤质和体格乃至体型在所有人种当中都是最好的,他们的肌肤光滑如丝、牙齿洁白如玉,男人高大健硕,女人凹凸有致,令其他人种羡慕不已。身体素质跟饮食有直接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奥妙了。
二、当地出产的蔬菜大多是当天从地里收割的,新鲜美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并且,非洲许多落后国家,菜农买不起农药和化肥,更不会用激素喂鸡,因此许多当地食品正是我们在国内趋之若鹜的有机食品。东非厄立特里亚人把所有的土产统称为habesha, 当地人特别讲究吃habesha鸡蛋,尽管这种“土”鸡蛋比“洋”鸡蛋小且贵。而利比里亚的辣椒,则令如我之类“怕不辣”的人喜出望外:啊,久违了的辣辣椒!
三、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了解一个国家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和现状。饮食文化需要用嘴去体验。文化体验是由表及里、由感官到意识的一个认知和欣赏的过程,需要身临其境
非洲人吃啥咱吃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