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速公路改扩建通远试验段A2标
搅拌站高边坡防护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高速公路改扩建通远试验段A2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述
一、概况。
二、地工程地质条件。
三、工程特点及编制依据。
第二部分边坡防护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一、锚杆支护的可行性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理论
三、喷锚支护设计计算
四、喷锚设计方案概述
五、喷锚支护施工组织方案
六、喷锚支护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控制措施
七、锚杆支护施工过程中的应急预备方案
第三部分施工进度计划
第四部分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总则
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三、安全保证体系
四、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五、安全生产措施
第五部分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第六部分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一、环境保护
二、环境卫生管理
第一部分工程概述
一、概况:
A2标段搅拌站位于九江县岷山乡分水村,北侧临乡村道路,东侧距105国道和G70福银高速180m,南侧为取土后的高边坡。该边坡既高又陡,垮塌浮土较多,且大部分为强风化页岩、粉砂岩,有危石及极易垮塌土方。在暴雨的影响下,易形成崩塌和落石。造成边坡失稳。,最大高差13m。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对场地周围环境和场内工程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以下喷锚支护方案。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该段边坡属于剥蚀丘陵地貌,相对高差较大,区内地形切割较强烈。
2、岩土构成
高边坡地质为条件单一志留系下统殿背组、清水江组并层地层,岩性软硬相间,为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的粉砂岩或页岩相间,形成差异风化。
3、水文地质条件
据现场了解场地内地下水埋深2-3米,主要由大气降水。
三、工程特点及编制依据:
(一)、工程特点
(1)本边坡为不规则梯形,场地高差变化较大,施工难度较大。
(2)边坡处于山体汇水区,自稳能力差,属对变形较敏感的边坡。
(3)据查勘,场地内分布一定深度垮塌土石方,边坡本体物理力学性能较差,属于不良工程地质层,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4)施工期应对降水时边坡的自稳性及临时防护措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方案编制主要依据
(1) 《搅拌站平面图》
(2) 《施工图设计》
(3) 《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
(4) 《边坡工程设计施工手册》
(5) 《边坡支挡设计施工手册》
第二部分边坡防护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从地质情况可以看出,构成边坡的土多为松散土,边坡属不稳定边坡,开挖时应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才能确保边坡施工及搅拌站人员设备的安全,减少挖运工作量,不影响周边边坡。
根据场地周围环境资料及地质情况,并结合经济、工期等因素,采用喷锚支护施工。
喷锚支护的可行性
喷锚支护是以新奥隧道法为理论基础。在开挖形成的坑壁中,设置一定长度和密度的锚杆体,锚杆体与喷射砼层结构形成柔性支挡体系。挡土体系与坑壁原位土体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形成一重力挡土墙式的支挡结构,从而提高坡壁的整体刚度与稳定性。在原理上属于主动制约机制的支护类型。结合本工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边坡喷锚支护体系本身具有较强的应力和变形调整能力,可避免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整体破坏,变形较敏感段可在基坑开挖线上设置超前锚杆,增加支护体系的整体刚度。
(2)由于锚杆支护施工采用的是土方清理一段支护一段的工艺流程,因此可对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变形作动态监测,随时检验和调整方案,消除事故隐患,提高技术安全性。
(3)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工艺流程,施工时可交叉作业,互不干扰,因此,可节省工程工期。
(4)锚杆支护由于充分利用了原位土体的强度,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减少工程造价。
施工前应对原坡进行简单的修整处理。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理论
(1)《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边坡土钉支护技术规范》(CECS96:97)
(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5)《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
(6)《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7)喷锚支护设计理论采用:架手架搭设→边坡清理→定位放线→钻孔→锚杆设置→浆液制作、运输→压浆,考虑支护与土体联合作用,并以注浆土钉设计作为参考后加以综合;工程类比法:根据我项目设计施工实例类比;信息反馈法:根据现场施工实测位移值(即时监控)对本方案设计进行修正。
三、喷锚支护设计计算
1、按抗拉、抗剪理论
(1)锚杆长度L,
L=L1+L2+L3
=50
高速公路改扩建通远试验段搅拌站高边坡防护专项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