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当今世界上,毒品存在一日,林则徐的名字就会受到普遍的尊敬。中华民族培育了林则徐,全世界需要林则徐,历史上产生了林则徐,现实和未来也需要林则徐。在林则徐的全部生命中,燃烧着对中华民族高度的责任感。他英勇无畏的精神突破了时代羁绊,堪称为一代伟人!
1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少有大志
林则徐七岁开始读书。
一次,老师带诸生游鼓山绝顶,出山、海二字,命做七言联句。林则徐对曰:
海到天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2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林则徐对下联
林则徐在私塾读书时,一次,老师带他到风景优美的郊外游玩。一路上,师生有说有笑,观赏风景,不觉来到闽江边,只见江水滔滔东去。两岸山峰陡立,峥嵘险峻,无数的鸿雁,有的展翅高飞,有的在江滩上寻觅食物。老师目睹这一壮观,不禁触景生情,吟出一句上联: 鸿是江边鸟。 吟毕,老师望着林则徐,小林则徐会意地笑了,他想马上与老师应对,然而一时间怎么也想不出,心中非常着急,老师理解他的心情,开导他说:“慢慢来,慢慢来!” 回家的路上,师生二人经过一户农家小舍,见一农妇正在喂蚕,老师一边看着,一边说道:“蚕!蚕!”这一提示,小林则徐如梦初醒,顿生灵感,随即对出了下联: 蚕为天下虫。
3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少穆”),晚号“俟村老人”;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体中国人的敬仰,曾多次粉碎英国人到中国海域进行武装挑衅,其“虎门销烟”之壮举被载入中国史册,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4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清代少有的良吏清官
,这年江苏正患水灾。他在赴任路经商丘刘家口时,采买小麦3万石装船随行,到江苏后,亲赴桃源、宝石、高邮、甘泉、江都等水灾区视察,见“”,“高、宝、扬州一带,多有灾民于沿堤搭棚栖止、亦有乘坐小舟逃荒外出者”。见此情景,他当即提出救灾恢复生产的措施:倡捐、煮赈、资送、留养、收孩、瘞棺、捐衣、劝粜、养佃、典牛、借籽种、禁烧锅等共12项,后经两江总督陶澍上奏朝廷,9月12日得到道光皇帝亲自批准施行。由于措施细致得当,效果显著,林则徐受到钦差工部尚书朱士彦的推荐,总负责江北赈抚事宜。
接着道光帝希望他“”,被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
5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为民请命
1833年,江苏灾情更为严重,江、扬、淮、徐一带大雨不止,上游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微涌来大水,首先冲破上元、江宁、句容、汀浦、六合、江都、仪征、丹徒等县圩堤,“田庐淹没,栖食无资,情形较重、……民间积掩日久,困苦倍形……”于是林则徐一面发放银两赈灾,一面奏请朝廷缓征。
6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据理力争
道光帝下旨训斥,并说:“督抚等不肯为国任怨,不以国计为亟,是国家徒有加惠之名,而百姓无受惠之实,无非不堪下吏私充囊橐,大吏祗知博取声誉。”林则徐辗转难眠,决定继续上奏。写成著名的奏疏《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欠收情形片》,包括以下儿项内容:
1. 关于苏松地区的灾情;
2. 关于灾民闹事及被镇压结果;
3. 阐述“民惟邦本”思想,维护民间利益;
4 .请求缓征漕赋; 5. 强调灾欠对社会的影响。
7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乡曲妇孺皆颂好官
,但陶澍支持林,道光帝只好准奏。据金安清的《林文忠公传》说:“疏稿自相传抄,远迩为之纸贵,小民闻之,皆嗟叹聚泣,庆更生。”
上奏后,林则徐立即行动,凡百亩中有二三十亩受灾,则百亩全部缓征;查核户口,办理赈务;设立粥厂,实行“担粥法”。以后冯桂芬追忆道:“大江南北数十州之亿万户之众,虽乡曲妇人孺子绝不知大吏名氏者,独于公名氏甚熟,莫不知其为好官。”
8
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外交:你的东西再好,我不需要
英国人拚了老命也要想打开中国市场。为什么?有赚头。
英国的报纸上说:“如果四亿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都加长1英寸,我们的工厂就能忙上几十年!”
有人在英国议会里放言高论:“只消中国人每人使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过多,那英格兰现有工厂就根本供给不上了”!
这
初中历史林则徐1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