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打造宜居涪陵研究
摘要:宜人的居住环境是人类居住的理想,也是城乡发展永恒的追求。近几年,随着涪陵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关于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原有粗放式的发展已经与全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破旧的危旧房和背街小巷、杂乱无章的城市建筑与宜居的标准相距甚远,与百万涪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距甚远。本文结合涪陵区现有的自身条件,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将涪陵区打造为生态宜居城区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生态宜居
近年来,虽然我区经济社会整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城市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现状。然而,西部大开发、重庆314总体部署、一小时经济圈、六大区域中心城市等众多政策机遇的叠加,给予我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明确今后涪陵城市发展定位,把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来对待,迅速且全面拉开相关建设,为实现“领跑“和”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一、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居民对城市的一种心理感受,是所有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规划和建设的目标。宜居的较低层次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和出行便利性等;较高层次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发展机会等。生态宜居城市指的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是较高层次的宜居城市。
二、涪陵区建设宜居城市分析
涪陵区属重庆市工业较发达地区, 有着"西部榨菜之乡"美誉的涪陵,工业体系以化工、医药、烟草、铝加工等工业为支柱,近些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城市带来了较重环境污染。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区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变,空气质量也有很大改善。但是,总的看来,我区城市经济还不够发达,城市空间还不够优化,城乡环境还不够优美,城市特色还不够明显,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人居环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
(一)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优势——涪陵位于长江乌江交汇之处,三峡库区的腹心,是重庆、贵州所辖乌江流域的重要物质集散地,有“千里乌江第一城”美誉,是重庆市一圈与两翼的咽喉之处。二是交通网络优势——涪陵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重庆的交通副枢纽。水路,长江、乌江两条黄金水道,西上即达重庆、四川,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陆路,渝怀铁路、渝利铁路、南涪铁路以及规划中的重庆沿江铁路,渝涪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航空,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40分钟的车程。
。从生态资源来看,喀斯特自然地貌造就的奇山异水,沿乌江及流域资源片区,有乌江峡谷、天台峡谷、小溪、小田溪、大溪河、武陵山、石夹沟等众多景区,自然风光奇秀,生态资源存量丰富。所有这些都成为涪陵区不可多得、且不可替代的战略性竞争资源。
。李渡片区起步较晚,处于待开发状态,土地资源储备丰富,加之地势平坦,具备了后方优势,为拓展涪陵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空间,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4、地域文化优势。从
建设生态宜居涪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