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资料:红军长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红军长征》的教学设计
上传: 周卫兰    更新时间:2012-5-16 22:02:07
“第12课  红军长征”的教案设计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长征胜利完成的伟大意义。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和红军故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创设计情境,培养奖课外知识和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十送红军》。
: 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十送红军》,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历史故事?关于红军长征你想知道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  红军长征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十送红军》这首歌曲,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长征的过程,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险阻,感受长征的伟大,让学生置身于长征的历史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探究新课
长征的原因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几个革命根据地,红军队伍不断迅速壮大,这使国民党惊恐不安,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党中央、红军也相继进行了五次反“围剿”。下面我们来了解红军的反“围剿”。(出示表格,按表格中的问题自由读第一部分内容长征的开始)
 
时间
领导人
作战方针
结果
前四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
 
 
 
 
思考:前四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红军第五次不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
过渡:我们从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同结果,来分析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 红军长征的原因就是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是一次危险的转移撤退,撤退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力量。
(二)红军长征
长征开始
(课件显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红色线条表示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
一个秋天的晚上,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开始长征。指名学生说出长征始的时间、出发地,部队。(结合地图,多媒体演示)红军开始长征,敌人会不会让红军顺利地走呢?②国民党有什么行动?红军在谁的领导下?结果怎样?在这危及关头,红军战士赞同谁的提议?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书上内容(p70小字部分)
过渡:就在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红军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之后,强渡乌江,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红军这时得到了暂时的休整,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2、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出示遵义会议的学习提纲,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遵义会议”一段,并完成相应的内容。
遵义会议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同桌合作完成。遵义会议的意义,联系前面,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对比来理解。问:前四次反“围剿”能取胜是什么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以及长征开始时,导致红军伤亡惨重的原因又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正确的作战方针,结束了“左倾”的错误领导,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了下来,从而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因此,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成败的转折点。
3、长征的重要战役:
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灵活机动, 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几次殊死搏斗的战斗。(1)、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战役的名称,(2)、重要战役的作用(3)、遵义会议后战争的形势有没有不一样?(阅读第三部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1)、四渡赤水: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很快又打回来,之后又杀回去,最后又冲回来,反反复复,四渡赤水,搞得敌

教学资料:红军长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18-07-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