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和静县第三中学的赵晓莉,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杨氏之子》。下面我将围绕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从五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思考。
一、说教材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三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杨氏之子》对答巧妙;《晏子使楚》应答机智;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更以语言见长。这样编排,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小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要重点抓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础上交流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两种教法。
启发引导法: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本课特点,我通过“自学提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交流汇报,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成为课堂的主体。
2、品读感悟法: 在教学中我还采用“品读感悟”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诵读),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品味言中之美,积累好词佳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二)学法
本堂课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自学指导”,先进行
杨氏之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