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兰陵王》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兰陵王》教案
项城一高史明才
课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离情别绪类词的特点,学习词运用语言的方法,理解词中的意象,进而整体把握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要养成反复朗读的习惯,要将“别离”的普遍情感运用到阅读之中。
2、从“离情别绪”这一主旨上解读本课词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词人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培养健康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柳”“长亭”的意义。
理解本词所抒发的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
分析本词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阅读、朗读、引导启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题目解说
兰陵王,词牌名。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大家多采用这一说法,认为是一首送别词。
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鱼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任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微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了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严谨,语言典丽清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间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阅读诗词、总体感知
个读
齐读
诗词意思的理解
正午柳阴直直地落下。丝丝的垂柳在烟雾里随风摇摆,像卖弄其嫩绿的姿色。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我登临高处远望故乡,谁又能理解久在京师客子,那种倦鸟思归的心情?长亭路上,一年又一年,此道不知见过多少送行的伤感场面,折下的柳丝已多过千枝。我趁着闲暇追忆往事。在送别的宴会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饯别发生在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
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竹篙进入温暖的水波才半篙。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转眼间已过了无数的驿站。想起那位佳人,已在遥远的地方,迷途茫茫一片烟云。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冷清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难以排遣的是那永远的隐痛。
问题探究
1、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这首词写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时,主要写伤别。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
作者是怎样抒写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之感的?
明确:全词共三片。上片由柳色引发往昔送别的伤离别恨,意在突出“京华倦客”的愁苦心情。中片追忆自己离开京师的别情,写出离别时的惆怅感受(前四句是回忆往昔与情人相聚欢乐的情景)。下片继续写对旧时情人的爱恋,但感情更为凄恻愁苦,似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间,突出了在隋堤黄昏时的冷清孤寂之感。
上片写柳色是抓住柳树的哪些方面来写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1)写柳阴(柳阴直)、柳丝(烟里丝丝弄碧)、柳絮(拂水飘绵送行色)、柳条(应折柔条过千尺)。
作者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但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

《兰陵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0277li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8-07-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