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1
2 2 2
2
第 26 卷第 1 期地理研究 Vol 26 , No 1
2007 年 1 月 GEO GRA P HICAL RESEARCH Jan , 2007
城市管治、区划调整与空间整合
2 2 ———2 以2 常州市区为例
2 2 1 1
甄峰1 , 简博秀2 , 沈青3 , 郑俊1
(1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南京 210093 ; 2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台北;
3 美国马里兰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摘要: 以常州市区为例, 重点从产业空间管治的角度, 分析了在行政区划调整下城市管治重
构与空间整合。通过分析现状开发区在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空间布局与区位选址方面的问题,
论文认为, 当前制度框架、经济政策与要素集聚、社会文化及空间规划等方面是造成目前中
心城区之间管治冲突的主要原因; 行政区划调整虽然有利于城市规模的做大和某种程度上规
避强大的县级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日益突出的矛盾, 但当前的发展并没有有效地削减这两大
空间单元之间的本质冲突。进而, 论文又从制度重构、政策导向与空间整合三方面重点分析
了要构建有效的市区管治模式、实现空间协调发展与整合。
关键词: 区域管治; 行政区划; 制度重构; 空间整合; 常州
文章编号: 1000 0585 (2007) 01 0157 11
1 导论
城市与区域问题及其管治不仅是各国政府长期争议的焦点, 也是各国学者讨论的中
心。这涉及到(1) 经济发展与政府组织、(2) 实质空间和行政空间、(3) 城市中心和郊
区化、(4) 运营成本与地方自主以及(5) 集体消费和公共设施服务的提供等相关议题。
尽管如此, 西方学术界对城市—区域管治模式却一直无法取得共识。然而, 伴随着全球化
的加速, 这个问题又出现了新的转机。一般认为, 地方角色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浮现, 同
时, 新的科技进步和新的竞争环境都促使国家和城市—区域政府开始去重新思考一个新的
空间关系, 这使得城市—区域问题需要着重考虑地方势力的加入(amalgamation) 与脱离
(secession) , 并非只是成本与效率, 而空间管治模式与再组织则透过全球地方化(glocal
ization) 的势力被重新定义。
过去二十年来, 一方面, 美国和加拿大都试图去寻找一个聚居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领域
范围能够与城市- 区域系统相符合的政府模式[1 ] ; 另一方面, 许多学者又呼吁建立新的区
域管治模式来满足这些城市- 区域的需要[2~6 ] 。大致来说, 这些学者的研究有着三个共同
目的: (1) 在城市- 区域中建立一个措施来提升地方政府间的合作; (2) 区域管治的目的
是为了解决来自于碎片化(fragmentation) 城市—区域政府的外部性问题; (3) 提供一个
财政和减税的方法来促进城市中心的发展, 以便于它们能够更有效地贡献于所属区域[ 1 ] 。
收稿日期: 2006 07 08 ; 修订日期: 2006 12 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43501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1014) 。
作者简介: 甄峰(1973 ) ,男,陕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E mail :zhenfeng ***@nju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1
158 地理研究 26 卷
致力于区域政府研究的学者们, 把焦点放在了城市- 区域管治议题上, 特别是针对地
方政府的合作模式下手, 试图提出一套为城市- 区域政府而建立的新型式。而在这些管治
模式的追求中, 藉由行政合并手段让地方政府整合在一个政府的方式则是许多政府偏好采
取的方式。联合政府(Consolidation) 实际上便是所熟知的以政府联合或巩固为惟一方法
的一级政府形式, 这个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数量庞大的地方政府及其所形成的地方碎片化
问题。因此, 大多数支持联合政府管治方式的理由, 便是因为它可以削减一个辖区内过多
独立的下级单位, 并且用单一的政府取代它们。
行政兼并, 或是行政区划调整,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管治一个最快速且直接, 同
时又最被中央政府所接受的区域管治模式。一方面它涉及了地方行政领域和权力的博弈和
沟通的过程, 另一方面它又减少了地方政府间过多的交易成本耗损。因此, 这个模式在长
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中国, 都是最直接与方便处理区域间不
城市管治区划调整与空间整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