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从“写什么”到“怎么写”
开篇的话
陪着这群孩子从一年级走到五年级,我一直在探求真正属于语文的路,伴着思考和实践,我慢慢地寻找到这条路,即便现在依然步履蹒跚,但我定然会坚持走下去!“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们要注重内容的感知,同时注重语言的感知,通过感知语言的表现形式,了解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内在联系背后隐含的文化与审美价值,做到“写了什么”与“怎么写的”和谐共生。
发端:磨课——三易其稿
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时时回想在耳畔,但是到底怎样做才是真正将教材视作一个例子呢,我一直是模糊而困惑的。这次有机会参加江苏省杏坛杯的赛课活动,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渐渐找到了行进的方向。本次赛课我选择上练习,虽说每册语文书上都有七八个练时的教学研究涉及它的并不多见,公开课展示练习教学的更是微乎其微。我决定挑战一下,选择上四年级下册的练习3中的“处处留心”部分。此部分内容先介绍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精彩片断,再让学生讲讲“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故事,沟通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
一稿定位:读懂文言
针对学生四年来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一学情,我把文言文的教学视作重点,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学习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全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了解文言文的节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了解文言文的大概意思。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感受关羽的神勇。
4、能讲述《三国演义》中其他故事。
教后反思:
从目标定位不难发现对文言文的学习是预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朗读的方式,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形式,理解文言文的大概意思。先是通过自由读,示范读等方式将段落读通读顺,再透过动作朗读、想象朗读、评书讲故事等多种形式,
令朗读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把查字典放在课堂上来完成,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文,如何阅读古文,对名著的学习起到导读的作用。我寻思:练习中提供这段文字的教学价值究竟在哪里?是仅仅为了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吗?还是应该把它作为打开孩子阅读名著的一扇窗。于是我对教材的价值进行再思考,发现教材提供这段文言材料为了让孩子感受关羽的神勇,而“读读背背”中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则概括了诸葛亮辛劳而光辉的一生。
三国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关羽”和“诸葛亮”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关羽”也是三国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是有暗线可以贯穿的,我决定沿着研读人物这条线索展开教学,扩大文本的张力。
二稿定位:研读人物
流程简述:
读过三国的同学来说说你觉得关羽是个怎样的人?
1. 出示成语:武艺过人超群绝伦出手不凡威震三军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义薄云天
(一) 武艺过人超群绝伦出手不凡威震三军
学习《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让你见识了一个怎样的关羽?
(二)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1、先看看曹操如何想收服关羽的。
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
送赤兔马能日行千里。
封云长为汉寿亭侯。
2、关羽听到刘备的消息,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关羽次所受金银,一一封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
从这次选择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关羽?
(三)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义薄云天
引出关羽在华容道捉曹放曹的故事。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
你知道关羽放走曹操会有什么后果吗?明知如此为什么还决定放?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关羽?
1、指导学生总结深度阅读《三国演义》的基本方法:
读——根据老师提供的成语,找到相应的故事大声朗读;
思——关注人物在关键事件中的表现,联系前后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
2、作业设计:
根据老师提供的成语,用上述读法来研读三国人物。
诸葛亮——(选自读读背背)
曹操——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才兼文武,独步一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试教有感:
虽然教学预设中设想的三步教学:一种描写,凸现关羽神勇无敌;两次选择,体验关羽忠义本色;读法迁移,读懂三国英雄情怀,教学步骤层层递进,教学过程筛选了三国中几处精当的描写来丰厚孩子们心目中对
小学语文论文:走在路上—— 从“写什么”到“怎么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