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攻坚时期,是青海广播电视大学逐步向开放大学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推进学校建设,实现我省电大教育事业在“十三五”时期的科学和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和青海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我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当前电大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突出远程开放的办学特色,主动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转型促发展,提质增效稳规模,深化改革添活力,改进作风抓落实,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了电大事业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
、突出重点,各类教育实现新跨越。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突出开放教育的主体地位,协调推进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截止2015年秋季,全省电大各类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19500余人,学历教育稳步发展;非学历教育显著推进,;成人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推进了我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强化科研,办学质量得到新提升。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电大系统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精神,先后开展了“教学质量建设年”、“学风建设年”、“师德师风建设年”
和“‘三基’建设年”等活动,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层次,获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科研项目15项,电大服务社会的贡献力得以增强。
、项目扶持,办学实力迈上新台阶。报请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的意见》,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责任。学校围绕加强内涵建设,先后自筹450余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支持1700万元,搭建了青海省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办学实力。
、拓宽渠道,服务社会打开新局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外省电大及省属高校等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借力发展。先后与省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省农村信用联社、青海华鼎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10余家单位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办学路子,在西宁市开设了10余个市民教育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规范管理,内部管理机制呈现新面貌。进一步深化内部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组织实施了第三轮岗位设置管理与聘任工作,进一步确立了教学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体地位。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施教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到60%以上。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学校章程,为探索和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
6. 落实《纲要》,加强调研,开放大学建设在规划层面取得新进展。认真贯彻落实我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反复调研
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青海开放大学建设方案(送审稿)》,并呈报省教育厅论证审核。2014年8月,省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组建青海开放大学方案》。2016年1月16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为青海开放大学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加快开放大学建设进而适应社会需求研究少,对办好开放大学显得准备不足,办学理念仍停留在原来的电大思维,视野不宽,切入不力,难以适应向开放大学转型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系统办学由于受体制机制障碍的约束,还没完全建立起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州县级电大(教学点)管理体系,不能充分发挥电大的系统办学优势,与开放大学建设要求还有差距,尤其是当前部分系统电大基础设施与管理力量薄弱。
。信息技术应用及软件开发技术尚显薄弱,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还有较大差距,网上教学能力有待加强。作为青海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现有的技术力量难以为开放教育教学和管理及服务社会提供足够的支撑。
。由于历史的原因,办学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办学空间不足;学科建设特色不明显,结构需进一步完善;人员编制紧缺,用人制度不活,师资整体水平不高,人才队伍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三)面临机遇和挑战
----国家和我省相关政策为电大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三个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建立个人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