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杨》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文学科新课程高效课堂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主备人:任娟
授课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任课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授课时间
2015年3月日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小,受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对课文反映的时代背景不熟悉,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当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背景知识,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深入理解文本。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并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晰、伞”等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浑黄一体”等词语。
,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白杨树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以及爸爸的心愿。

、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方法指导:
、联系上下文、小组交流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树的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关键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发面的图文资料。
有关大戈壁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晰、伞”等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浑黄一体”等词语。
,理解课文,初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3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学习袁鹰的《白杨》。

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投入文本学习之中
二、检查预习。
7分钟
检查学生导读单的完成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2、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3、字音易错的:清晰。
4、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认真检查,小组内认真讨论,准确书写。
三、
讨论交流生成问题。
20分钟
小组内讨论交流生成问题,教师汇总各小组生成问题。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

《白杨》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90 KB
  • 时间2018-07-04